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叶圣陶:教育对人生的三种作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6 07:5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叶圣陶:教育对人生的三种作用



必须有相当的知识学力,才能辨别是非,分清黑白。这当然是教育的责任了。教育不仅要增加学生的知识学力,同时要引导学生走入正轨,使其了解世界的大势、本国的情状,以及学生所负的使命和个人所处的地位。
在讨论教育与人生的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什么是教育?什么是人生?
教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教育是人类获得生存资料和经营生活的一种工具。教育本身并非目的,而是工具。这种工具,大而言之可以挽救国家社会,小而言之可以指导个人,改造个人的错误,实现个人的本能,它的作用是很大的。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所谓“人生”,系包括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言。各人对于人生的见解,就是所谓“人生观”。认为人生是快乐的,就是快乐的人生观;认为人生应该献身于国家与社会的,就是责任的人生观。各人的环境不同,着眼点各异,因而各人的人生观亦不一致。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因而不能不注意教育与人生的关系。
教育与人生的关系,大致有后列三点:
以教育认识自己
天下最可怜的事情莫过于自己不认识自己。
有的人因为不认识自己的缘故,走入歧途,一切堕落,事业不得成功,甚至危及生命,这是何等的危险。
认识自己有两方面:一为自己的主体,或称“自我”;一为自己的环境,或称“外物”或“客体”。单是自我,不会有正确的认识;单是被认识的客体,也不能认识自己。必须明白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认识了环境,方能认识自己。所以我们首先要认识的就是我们的环境。我们的行动与环境发生密切的关系,环境有支配或决定人生的力量,同时又有引诱人生入于某种途径的力量;我们受种种外物的支配和引诱都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所以要认识了我们的环境,我们的行动才会有目标有意义,不至于成为盲目的不正当的行为。
在认识环境之后,应当认识自己的本身。认识自己的本身,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地位。一个人能否尽自己的责任,就以认识自己的地位与否为先决的条件。各个人的地位本来是环境的反映,但是对付这个环境因人而不同,不是机械的受其支配而已。所以对于环境,就有能否适应的分别。所谓适应,既非屈从,又非反抗,乃是恰当利用环境之谓。要利用环境,除了认识环境之外,第一要注意自己所处的地位,第二是自己的能力,第三是自己的能力在所处的地位能够发挥的作用。所以环境的认识和自我的认识都是必要的。
认识客体的环境和自我主体的地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有相当的知识学力,才能辨别是非,分清黑白。这当然是教育的责任了。教育不仅要增加学生的知识学力,同时要引导学生走入正轨,使其了解世界的大势,本国的情状,以及学生所负的使命和个人所处的地位。
以教育革新自己
认识了自我与环境,就应当从事于革新自己。
革新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说:
一方面是铲除一切障碍物,如虚荣心、怠惰心等等。一般人很容易受这些魔力的支配,自己不能节制自己,这是人类本性上的缺陷。但人类的本性也具有许多优点,如仁爱、求知等等。我们应当发扬自己的长处,铲除这些短处。
另一方面是革新过去的错误观念。我们认识了环境和自己的地位,就应当铲除以往的错误观念,向新的路线上走去。一个人总有自己的人生观和宇宙观。较进步的人对社会更有认识,这种种认识,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基础。我们在认识了环境和自我之后,对这种种当然会有相当的认识。在我们的本能中虽然有除旧布新的成分,同时也有迷恋过去的成分,所以革新过去的错误观念,便非常重要了。
要铲除一切障碍物,革新过去的错误观念,必须在教育上下功夫。因为怎样铲除虚荣心、怠惰心,如何革新错误观念,是要以教育力量为原动力的。
以教育成就自己
由认识自己而革新自己,由革新自己而成就自己,是一种自然的步骤。
如何才能达到成就自己的目的呢?这当然有研究的必要。我以为应当按照自己的所长和所好去成就自己。譬如性情爱好理科的,就可以在理科方面努力;爱好文学或政治经济的,就可在文学或政治经济方面努力。这样作去,是很容易成功的。要使人们都能够这样成就自己,非借助于教育不可。可见教育对于人生所负的责任。真是不小。
以上三件事,无论缺了哪一件,很难成为健全的分子。今后的教育应当从这三件事着手,尤其对于中学生,更应当特别训练。希望负有教育责任的人注意。作文和做人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4:56 , Processed in 0.06304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