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最有效率的读书的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6 08: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推荐最有效率的读书的方法
1.抛弃“书本只要精读一册”的观念
  一般人所谓的读书目的,就是指从书本、杂志等文字媒体,学习到自己所必要的信息资料。所谓的必要信息,则因人而异,但迅速的引用信息,也就是提高效率的读书法,这一点是大家所公认的。
  “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又要工作,又得睡眠,又非吃三餐不可,实在很难以腾出读书的时间。”有一些人这样说。关于这种说法,绝对不能苟同。读书并不一定限制在这些时间内进行。例如上下班的时间,中午休息的时间,就寝以前,等待客人的时间等等,无一不能利用于读书方面。
  为了有效率的读书,首先必须抛弃“书本只要精读一册”的观念。只要阅读自己所需信息的那几页,阅读书本的目的即已算达到了。例如,有一个问题你无法理解,当你拿到能获得解答的参考书时,根本就不必从最初的一页开始阅读,你一定会翻到解答的那一页,且只阅读这一页。一旦获得了必要的信息,再阅读这以外的部分,将构成时间的浪费。当然啦,如果整册都刊载着你需要的信息,那就另当别论。不过,这种情形很少。如果自己都无法明确的了解自己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的话,那就不能开展重点式阅读法。假如,你想阅读一本有关税金方面的书籍,那你就得考虑一下,你真正感兴趣的是那一部分。例如你想在生前就把财产赠予妻子,或者想知道继承税的申告期限,那就去购买这方面的书籍阅读吧!如果在漠然的态度下,认为某一本书现在很流行,或者他人介绍你阅读某一本书,你就去购买阅读的话,由于你在无心之下阅读,所以可能会在毫无目的中浪费时间。就象食物有季节性一般,信息这种玩意儿,也是在你最需要它的时候,最能够使你记牢。因此,以“忙!忙!忙!”做为借口,大叹没时间读书的人,不妨使自己的目的明确化,再开展有效率的读书方式。
  2.最好并读几册书,吸收信息的效果更好
  读书的时间因人而异,对某些人来说,他一向都利用上下班的时间,工作的间隙,回家以后的时间读书。在车里阅读书报,在办公室、卧房,以及配合TPO (即时间TIME、地点PLACE 、场合OCCASION)阅读的书籍都不同。换句话说,你在同时阅读好几本书。
  一般地,很多人不喜欢在未读完一本书以前,再阅读另一本书。理由是并读是没有效果的读法,根本就无法同时理解两本书的内容。但是整天捧着一本书,一心一意地阅读它,也不见得是很好的阅读法。例如,在客满的车内,想翻看一本巨大的百科辞典,或者厚重的法律书籍,实在很困难。同时,你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不可能全部存在于一本书里面。因此,最好应用读书的TPO ,来选择内容适当的书本,同时进行阅读最有效果。例如,在早晨上班的车厢里,可阅读从早报“撕下来”的消息,到了工作场所,可阅读涉及本身工作的各种资料书本与外国的社会法等,回家后则阅读一些轻松性的小品,或者涉及象棋、围棋之类的书本……。因为,这些书都属消遣性质,阅读速度相当地快。只要能够从书籍吸取信息,就不难拓宽信息收集的范围,对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3.先看目录的话,很容易理解书的内容
  有些人在阅读一本书时,未看目录,就直接阅读本文。如果是小说、小品之类的趣味文章,目的只是用来消遣的话,那就无可厚非。假如是为了工作方面的需要,或者想学习一些东西的话,如此的阅读将会产生弊端。因为对一本书来说,目录好比是一幅地图,或者是一个罗盘针。欲航海时,没有人会胡乱开船。他们必须事先研究航线,为了抵达目的地,应该朝哪一个方向行进,以及应该停泊在什么港口。阅读一本书也是如此。必须先看所谓目录的“地图”,以便捕捉到目的地的全部过程,再检查如何去阅读哪一部分。对于不必要的地方可以避开,重要的部分则多耗费一些时间阅读。
  广场能带来良好的效率,一开始就要想到这一点。等到决定某章某节应该阅读,以及哪些不必阅读以后,就可以进入本文。在这个时候,你不必拘泥于书本的章节,可以从刊登你需要信息的那章阅读就行了。有时甚至可以从最后一章阅读。
  实际上,在阅读各种企业方面的书籍时,往往从最后一章开始阅读。因为有一些作者在前面说了一大堆不怎么重要的话,到了最后才确切的揭示出秘诀。读书的人急于知道具体的秘诀,实在没有耐心看一大堆不重要的文章。利用目录抓住书的纲要,再选择你自己想要阅读的章节,只要熟读那些章节
  也就够了。例如,时常阅读的法律方面书籍,虽然非常的厚重,但是,必须阅读的部分并不多,因此,能够非常有效率地阅读。
  4.重要之处,可以多读十分钟或二十分钟
  一年平均要阅读三百本书。这些书籍,包括纯消遣的,涉及工作方面的,以及为了研究而阅读的书籍。因为工作很繁重,不可能有那么充裕的时间,从头到尾阅读每一本书,所以耗费于一本书的阅读时间,平均只有二十至三十分钟即够。“咦?那么短的时间能读什么书呢?”,或许有人会表示疑问。
  事实上,一本书所刊载关于个人所需的信息,充其量,只有那么几页罢了。不过,在阅读重要的地方时,一页往往要耗费十到二十分钟。只要把握住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其他的页数不看,也算是达到了目的。
  最重要的事情,并非在短时间之内“读完”一本书,而是在短时间内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仅利用短时间阅读,而想有效率地获得信息,就必须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要明确地知道,你想知道一些什么?不仔细地阅读目录,如果不知道自己想知道的事情,那就找不出应该熟读的地方。如果在不知自己的需求之下,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那还不如花十分钟只熟读必要的地方,效果要来得好些。对读书来说,最重要的并非阅读的时间,而是一种敏锐的判断力,知道应该熟读哪一部分,应该放弃哪一部分。
  在跳读时,都是适应需要而选择页数,有时只精读刚开始的十页。那是因为有某些书在开头部分,叙述全部的核心之故。如果,你的需要并非十分具体的话,那就不妨精读开头的部分,或者结论的部分。
  5.只要弄懂一本书的“关键字”,即可迅速地理解内容
  因为你身兼律师、合计师数职,必须时常阅读法律、税务,和经济方面的书籍,然而,不管从事法律、会计工作多少年,阅读了这些书籍以后,并非一下子就能融会贯通,有时必须重复阅读好多遍,再把“关键字”打上记号。
  所谓的“关键字”是在一本书里面,以比较高的频率被使用的重要用语。也是它出现的部分,必须做为重点阅读。如果一开始就打上记号的话,再次阅读时的效率就会变得更好。汉语成语往往会变成所谓的关键字。日本的语文呈合式。它使用汉字,日本的片假名、平假名,阅读起来效果很不错。因为成为文章的关键,即重要的概念都以汉字表现的缘故。阅读的人只要用眼睛盯着汉字看,即可理解内容的七成。因此,所谓的“关键字”,只要从“汉语成语”挑出就可以了。另外,必须注意专业术语。
  这些用语也往往使用汉字,到了最近,也有人使用片假名表示出来。尤其是在理工、经济方面,几乎都全部使用外来语。汉语成语加上专业术语,只要从中找出关键字,就算是艰涩的专业书籍,也可以在很有效率的阅读下融会贯穿通。
  6.遇到难解的文章时,不妨在“然后”、“因为”等的连接词加上记号及编号有道是良药苦口
  有时只阅读一、两页,就会叫人感到头疼,而想放弃不阅读;一旦搞懂了以后,它就会有如良药一般,对你非常有帮助。不过,不管是多么好的良药,如果不喝下去的话,根本就不会奏效。同样的,不管是一本对管理者如何有益的书,假如不能理解它的含义,那么,它就等于没有用的东西。因此,恰有如管理者服用苦药时,使用糯米纸包起来服用一般。阅读难解的书籍时,也应该想想办法。一般地,难阅读的书籍有两种:一种是文中所使用的语句异常地难懂。例如,动辄就使用专业术语和外来语,或者作者故意卖弄玄虚,绕着圈子说话,叫人似懂非懂。关于那些专业术语以及外来语,只要查查辞典之类就不难明白。至于作者故意卖弄玄虚,兜着圈子所说的话,只要把它们改成浅显易懂的言语,就不难解决。另一种难读的书籍是文章的结构很繁杂,使人难以抓住前后的关系。象学术性的专业书,充满实用知识的读物,都有这种缺点。如果碰到又繁又长的句子,不叫人感到疲惫才怪。遇到这种情况,要把文章分割成几段阅读。同时,也把连接词“然后”、“因为”、“这样”等记号化,如果确实太多的话,就使用号码。如此,由于各文章的关系被记号化,因此可以一目了然。又如,对于罗列的内容管理者也使用号码,并且在头脑里整理一番,经过如此的处理,将比最初的状态,更容易使人吸收。如果有几种解释和学说被并行叙述的话,为了不使它们混淆起见,管理者都会加上A 、B 、C 的记号,经过如此处置,一眼就可以把它们比较出来,因此,信息收集的效率,自然也就会随着提高。如果,你有一本准备抛弃不看的书,那就不妨使用这个方法,然后再决定是否真的无法阅读。
  7.书内附上书签的话,就能够有效率地读书
  对忙碌的上班族来说,想抽出一些固定的时间读书,可以说相当困难。所以,只好使用上下班时间、休息时间、以及就寝前的时间。在坐车的时间内,或者等人时,即使只有三、五分钟,也利用它们来读书。利用这种零碎时间读书时,最叫人感到浪费时间的是必须寻找好几遍,才能找到你想要阅读的部分。象小说一般,从头到尾阅读下去,或许不成问题。不过,欲从实用的书籍找出自己想要阅读的部分的话,那就得耗费时间翻看页码了。在这种情况下,就使用自制的“绳子书签”。这种绳子书签被缝在书背,不会掉下来。同时,既然夹着它,也不会妨碍你翻查别页,如果你想参考很多地方的话,使用这种绳子书签最方便。正因为有这些益处,才说它比纸制的书签好用。关于制造绳子书签的材料,试过很多的材料,结果还是刺绣用的丝线最好。制作方法很简单,只要把刺绣用的丝线穿过刺针、在刺入书背外侧再打一个结就行了。绣线一般手工艺材料行或文具店均有出售,颜色有数十种之多。
如果你嫌这样太麻烦的话,那就不要使用刺绣针。以玻璃纸把绣线贴在书背表皮就行了。使用这种方式,只要三十秒钟就足够了。购买六种不同颜色的刺绣用丝线,使每一种颜色代表不同的意思。例如──茶色是需要参阅很多次的部分,黑色表示最重要的信息,绿色表示正在阅读的部分。如此分开使用,立刻就会知道自己现在想打开的页数,且读书的效率也会跟着提高。
  8.去掉书本书套,对封皮和宣传带子,再阅读
  同样是文字媒体,但是多数的人把书本过于神圣化,而忽略了杂志和报纸。的确,比起报纸跟杂志,书本所使用的纸张比较好,且售价也比较昂贵。但是,以找出信息的观点来看,书本跟报纸,杂志并没有什么两样。管理者个人并不把书本神圣化,而且把它当成报纸来使用。想阅读时,躺在床上也捧着书本,就是在看电视时,心血来潮时也会拿出书本瞧瞧。遇到必要时,甚至把书本解体,取其中一部分阅读。如要有效率地吸收的话,如此的加工是不可缺少的。
   有很多人在阅读时,舍不得拿下书套、外皮以及有些书商在封面加强宣传的书带子。书本受到了营销竞争的影响,大多数附有印刷精美的外套,以及醒目的书带子。其实,这些东西只是装饰罢了,或许为了招徕读者,又或者是把书本当成装饰品,这种做法或许有些功效。不过,对于想活用书本的人来说,那些装饰只会碍手碍脚而已。管理者时常在车厢里面,看着一些人一面把快掉下来的书皮对好,一面阅读。如此这般,注意装饰品,势必将不能全心全意的阅读,真是何苦?或许有人会说,带上书皮,书本才不会污损。然而,书本是一种获得信息的道具,在防止污损阅读书本,这未免太“本末倒置”了。
   刚买回来的书本,只是半成品,在必须加工成容易阅读的书本以后,才可以说是成品了。这种加工的第一步,就是刚才所说的取掉书套、书带子以及书皮等装饰品。再取掉书本里面夹的纸制书签、广告以及回函卡之类。在这种形态下的书本最容易阅读,也最为实用。按下来,把一直到目录为止的书皮,也就是翻开书本时,手指会碰到的地方,剪成半圆形。如此一来,立刻就可以打开目录,并缩短你寻找需要信息的时间。如果你是必须利用短时间阅读的上班族,则这种加工将影响到你读书的效率。
  9.与其一面阅读、一面记笔记,不如直接写在书上比较方便
  有很多人认为学习东西必须写笔记,有些人甚至把物理考试的图描下来,而且还利用彩色笔着色,自鸣得意,以为如此就非常完整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为了描这幅图耗费了很多时间。如果碰到考试的成绩不好,就认为自己的运气太差。
  “书写”必然要耗费很多时间。并不是说记笔记是坏事,不过,为了这种工作耗费太多时间的话,重要信息的收集将受到影响,结果必然会使效率降低。在阅读或者学习时,对于临时想到的事情,或者是想做为参考的事情,应直接地写在书本的空白部位,如此就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而且,书与在书本上面的资料,可以随着书本爱带到哪儿,就带到哪儿,对忙碌的上班族来说,可说非常的方便。
  10. 画线可利用四色笔标示重要的程度
  在阅读书本时,千万别在重要的地方画线,遇到这种情形,往往因重要程度而更改圆珠笔的颜色。最重要的部分使用红笔画线,次要者使用蓝笔画线,参考程度则使用绿笔画线。有人认为画线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很麻烦。不过如此做之后,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如果只使用红笔画线,则每一页都是红线,叫人分不清楚哪儿最重要?哪儿比较不重要?以致所有画线地方都要看,当然会浪费很多时间。虽然比较麻烦些,如果以不同颜色笔画线,再阅读书本的话,不管在头脑里面,或书页上面,内容都会被整理,自然就能够成为提高效率的读书法。有一种四色笔,对于这种分色作业很有帮助。有一只四色笔便于携带,对于随时随地读书来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11. 书页上角打上“□”、“○”、“△”等重要度标志以方便重读及检查
  在书本的各页上角都打上“□”、“○”、“△”,以及×等的记号。这仿佛是答案用纸的评分似的。事实上,这些记号是表示该页的重要程度。在阅读时,发现重要处,都会打上“□”,认为尚重要者会打上“○”,如果只能做为参考资料则打上“△”,至于不必要者,一律打上×书本是知识的宝库,从那儿取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也正是所谓“读书”的作业。打上“×”的部分,大体上都是难解的装饰语句。也可以说是作者卖弄玄虚的手段之一。只要把表示重要程度的记号,打在书页上角,重读或检查时就可以一目了然,对读书效率当然会提高不少。
  12. 不必要的书,不妨陆续处理掉
  几乎每月都有很多新书发行。那么,欲从这么多的书本里面挑出自己必要的书,应该采取何种方法呢?
  最确实的挑书方式是自己到书店寻找想阅读的书本。不过,对以忙碌的上班族来说,实在很难挪出这一段时间,自己没有多余的时间上书店,因此,有两种信息来源可资利用。其中之一,就是报纸的书籍广告。
  报纸的书籍广告,比起一般的商品广告,较不重视形象。因此,一向简洁地记载着内容。像书名、作者、出版社的名称、定价等,只要看报纸的广告,就可以知道得一清二楚。另外一种是车厢内的广告。
  这种车厢广告,以杂志占绝大的部分,而且同一种广告能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在上下班的时间内,看到中意的杂志时,就会把它记载下来。通过这两条途径看中书籍或杂志时,就可告诉办公室的职员,叮咛他购买。利用这种方式,能毫无遗漏地购买到书店容易售完的新书。剩下的问题是处理不断增多的藏书。以杂志来说,把它阅读以后,取得了必要的信息,就已经算完成任务了。把它里面的重要信息复印下来,或者把必要部分剪贴以后,就没有阅读的必要了。有一些书籍刚购买时,没有时间阅读,到了有时间阅读时,才发现它根本就没有用处。或许有人会大不以为然,认为花费不少钱买回来的书籍怎舍得丢掉呢?但是,没用的书籍堆积如山,又有什么用呢?反而还得浪费宝贵的时间去整理它呢!
  具有抛弃不用之书的勇气,方能有效地使用时间与空间。
  13. 购买书本时,看看作者的经历、介绍等,再决定是否有阅读的价值
  通常,人们仔细地浏览报纸上的新书广告。有时,受到广告上的文字吸引,买回来的书却毫无益处。为了防止这种失误,在购买书本以前应检查以下几个重点。
  (1 )先看作者介绍。作者介绍,通常被在封套或封底的上面。包括──作者的出生年月日、出身地、学历等所谓经历,以及到目前为止的作者实绩。你必须特别注意的是──一本书所包含的内容,是否为作者的专长。就算是赫赫有名的作者,如果他所撰写的内容,并非他的专长,一般来说,并不太可靠。又如──举出了很多似乎很有用的诀窍,如果到目前为止,作者不会以实际证明的话,那也不能相信。
  例如,以法律的专门书籍来说,通常其可信度,可由作者所专长的实绩来判断。著名的刑法学者,一旦撰写刑法专门书的话,由于根据他丰富的经验及知识所写成,当然能成为一本有益的书籍。如果这位作者撰写有关民法的书籍,那就不能跟一流民法学者的著作相比较。
  为了选择足以信赖的书籍,原则上,最好购买该专家所撰写的书籍。
  如果你想购买一本书,却不认识该书的作者,那就别忘了看看作者介绍,那就比较容易理解该书的内容。只要把作者的大致经历、实绩放入脑海里,就能够很容易地掌握该书的内容了。
  (2 )必须看清楚的是书本的最后一页。这里记载该书的发行年月日,只要看清楚这一点,就知道该书有些过时的信息,根本就无法派上用场。因此,看清最后一页就不难知道,这书是否已经过时,信息是否已经失效。
  看看作者介绍及最后一页,只要耗费一分钟就足够了。看起来似乎浪费了一些时间,然而,当你想到阅读无用之书所浪费的大好时光,这一件事实应值得去做。
  14. “参考文献栏”能使你买到有益的书
  选购书籍的信息来源有报纸的书籍广告。可是,那些几乎都属于新书广告。如果你想购买出版已久的书籍,那只能到书店寻找吧!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之一,就是利用有关书籍的“参考文献栏”。
  每逢找不到想要的书籍时,虽然不直接地发生作用,仍然应购买跟它有关连的书籍,再利用它的参考文献。
  例如,有一次管理者曾经调查某种股票的评价。市面上股票的专门书籍很多,不过,对那时的问题能够下评价者,实在很难找到。于是,只有选购有关的书籍,再活用它的“参考文献”栏。那一位作者在该书上撰写的东西,虽然对管理者没有帮助,可是,作者利用的参考书却有很多所要求的信息。
  “参考文献”几乎都被刊载于卷末。大体上,还记着书名、作者以及出版社的名称。比较亲切的出版商,甚至还附带发行年月日,以及简单的内容介绍。有些出版社不在卷末介绍,而在文中以及栏外介绍。
  把这些参考文献复印下来,再根据需要,向书店或者出版社购买。遇到这种情形,虽然要逛好几家书店,但是,可以获得有益的书籍,到头来还是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15. 选购书籍时,必须从标题去掉装饰的言词,再考虑是否购买
  相信你有过如下的经验──当你为了购买需要的书籍到书店时,方才发现同类的书籍太多,以致叫你不知购买哪一种比较妥当。
  广告标题能大幅度地影响销路。正因如此,最近出了很多夸大的广告。例如──“绝无仅有”、“第一家”等等。的确,广告标题能决定读者对一本书的印象。换言之,它正是一本书的“面孔”。如果每一本书都使用华丽的广告词藻,以及浓重的修饰的话,有不少读者很可能会被蒙骗。每逢到书店购买书籍时,就会很习惯地把夸大的标语,以及浓重的修饰语除去。
  例如──你一向无视于所谓“看了书能使你的XX程度一日千里”或者“此书是XX的权威”、
  “此书会带你进入惊人的世界”等等。只要去掉这些广告词儿,书本的主题就会变得特别鲜明,自然可以节约时间,就算是有类似“谁都不知道的法”以为“能增加乐趣十倍的XX术”的广告词儿,你也不必相信它,只要注意“XX”的关键字就可以了。
  一旦被修饰过度的广告词所迷惑,购回无用书本的话,势必造成时间与金钱的浪费。因为,书籍一旦买下就不能退还,选购时,务必特别注意。
  16. 从“入门书”学习新事物,反而会使效率转坏
  每逢学习新的事物,一般人都喜欢从入门书开始。然而,这是否是很正确的做法呢?实在叫人感到怀疑?
  一般说来,所谓的入门书,是为了使初学者容易了解起见,内容都经过精选,而且又整理成简洁的叙述方式。
  就是因为“入门书”被整理成简洁的文件,只列出一般的要点,且解说往往不够充分,因此显得枯燥乏味,同时,又比较难以理解。如此一来,对于满腔热血想学习新事物的人,无疑是当头泼他一盆冷水。满腔热血,换来一盆冷水,方才萌出不久的学习欲望,立刻又烟消云散。
  尤其是碰到看不懂的专门用语,以及学说以后,才萌出的兴趣炎焰,往往被泼灭。这样,与其阅读所谓的“入门书”,不如阅读以这个问题为重点的小说,或者有关某人在这方面的传记,如此这般,扩充你兴趣的范围,效果将更为良好。
  因为,当一个人开始学习某种东西时,“咦?”、“为什么?”等对未知的兴趣,将成为一股很巨大的力量。使兴趣扩大以后,再以更富于体系的方式,从有关的书籍上涉猎相关知识的话,你所获得的知识,将远超过“入门书”的知识。
  17. 阅读原文书时,尽量避免频繁地翻字典
  在学生时代,老师都再三叮咛管理者,在阅读英文教科书时,“手中最好牢抓着字典”。字典必须经常翻动,“字典越污损,外语能力越能提高”这句话完全正确。学生是没有话说。如果是为了工作方面的需要,必须阅读外国文献,则实在不宜忠实的遵守这种“教导”。
  利用字典找一个单字,需耗费相当的时间及精神。而且,一旦翻查字典,就非中断本来“读书”的事情不可,思考也会跟着半途中断。如此一来,不容易抓到连贯之处,吸收信息的效率将转低。如果你具有英文一级考试鉴定及格以及口释英语的资格,但是,遭到阅读原文以及外文资料时,仍时常会碰到一些不懂的单词。即使是这种场合,原则上,你还是会继续阅读到最后。纵然有好几个单词,从前后文章之间的关联,也可以做某种程度的推测。对于那些不懂的单字,如属重要的话,事后,会整理起来一块查字典。
  总而言之,站在效率的立场来说,能够把握全体文章的意思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够把握全体内容,即使看完整篇文章后,再查字典,也可以从单句所具有的复数含义中,找出更适切的意思,当然就能够更为精确地把握内容。
  18. 把书店的电话号码、营业时间、公休日记录下来
  自己渴望能够买到的书籍,竟然无法在公司附近找到,或者在你上下班的路程中也买不到,这实在是一件非常扫兴的事情。
  就算是你渴望需要的书籍,无法在书店找到,除非它已经绝版,否则仍然可以利用订购的方式获得。不过,必须耗费一、两个星期。如果是消遣性的书籍还无所谓,假如是工作方面所需要的消息,那就不能漫长地空耗下去。遇到这种情形,自制的书店名单就可以派上用场了。为了有效率地购买到书籍,最好巧妙地利用书店。
  你自制了一份目录,上面记载着时常利用的书店名称、电话号码、营业时间及公休日。你不但要把这一份目录留在办公室里,还要时时带在身上。如此的话,一发现有自己需要的书本,即可立刻打电话到书店,先问他们有没有存货以后,再前往购买。如此就不至于白跑一趟了。以这个问题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把哪一家书店列入目录?首先,必须优先考虑到货色丰富的大型书店。纽约的中心地带,有好多家大型的书店,陈列有一百万种以上的书籍。像这种书店,只要你能够说出书名来,可说应有尽有,而且很少有断货的情形发生。同时,就算断了货,从订购到书籍到手的期间也比较短。最近,他们又导入了电脑寻找系统,很快地,就能够打电话告诉询问者,是否还有存货、进货日期以及是否绝版。
  除此以外,还得检查一下工作场所附近的书店,以及住宅附近的书店。如果能够不必长途跋涉地到大书店购买,而到附近的书店就能够买到的话,那是最好不过了。专门性的书店也不要漏过,像外文书中心、杂志中心、法律书中心等具有专业特色的书店。因为可以购买到一般书店所没有的东西,可说是十分难得。以律师会馆的书店来说,店铺的面积虽然不大,但是一切所需要的书籍,几乎可以在那儿购买到。
  19. 利用录音带,以“耳朵”读书
  就算是在行走,甚至躺在床上,关掉所有的灯,仍然可以读书。换句话说,只要利用录音带,以“耳朵”读书就行了。
  最近,不但有朗读诗词以及小说的录音带,甚至有演讲以及授课的录音带出售。
  在刚开始的时期,这种方式的录音带是专门提供盲人使用的。想不到这几年来,一般人对利用眼睛读铅字,似乎已经感到不新鲜了。于是,利用耳朵听的读书方式,逐渐受到多数人的青睐。
  利用“耳朵读书”的好处,在于不必使用眼睛和手,不必选择时间及地点,就算在刷牙、走路时都能够读书。
  同时,因为不必使用眼睛看铅字,在黑漆一片的床上也能够读书。尤其是对白天眼睛感到疲劳,不想再使用眼睛的人来说,这种用“耳朵”的读书方式,可说是最理想不过的。只要你能够抛弃“读书必须使用眼睛“的老观念,读书的机会是很多的。令人感到最遗憾的事情,莫过于”录音书籍“ 的数目,只占书籍总发行的极少部分而已。尤其是专门性的书籍,几乎尚未发行过。
  你不妨请周围的人(例如妻子),为你录下你所喜欢的书籍内容。如此一来,你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到自己必要的信息。而且,当你在从事别的工作时,可以巧妙利用他人的时间。
  你不仅可以录下新书的内容,就是旧书内容也照样可以录下来,如此一来,当你想查阅一度读过的书本内容时,也会感到非常地方便。录音机的体积越来越小,携带起来非常方便,比起携带厚重的书籍更为方便。碰到想利用的零碎时间,与其翻开书本东找西寻,不如使用录音机比较方便,效率当然就更为良好。奉劝忙碌而无暇读书的各位,不妨多多利用这一招。
  20. 躺在床上看书,一感到困倦立刻停止,效果比较好
  你一向配合TPO 而阅读书籍。当然啦,其中也有就寝前阅读的书籍。不过,有时一躺到床上,翻开书本就开始打盹。通常,一旦感到困倦,立刻就会放下书睡觉。在黑暗的环境里读书会伤害眼睛,且疲劳的头脑也无法吸收信息。跟睡魔周旋的结果,并不能带来明显的效果,第二天反而陷入睡眠不足的苦恼,只能浪费时间了。
不如在疲劳时,好好地睡上一觉,第二天早晨再以清新的头脑向工作挑战。如此一来,效率将会提高很多。但是,在不适当的时间里用尽力气,则危害健康。如此一来,将什么都不会剩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要看清某一件事,是否值得你去努力。
读书的方法之经验交流
首先声明,我要谈的是为知识而读书的方法,不是为考试而读书的方法。后者,香港的学生都是专家-猜题目、背课文之能,世间少有。但为知识而读书可以帮助考试,为考试而读书却未必可助知识的增长。知识是读书的目的( An End );考试只是一个方法( A Means)。
  我可在四个大前提下给学生们建议一些实用的读书方法。若能习惯运用,不但可以减轻考试的压力。而对更重要的知识投资会是事半功倍的。
  一、以理解代替记忆
  很多人都知道明白了的课程比较容易记得。但理解其实并不是辅助记忆-理解是记忆的代替。
  强记理论不仅是很难记得准确:当需要应用时,强记的理论根本无济干事。明白了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含义,你会突然觉得你的记忆力如有神助。道理很简单,明白了的东西就不用死记。但理论的理解有不同的深度,也有不同的准确性。理解愈深愈准确,记忆就愈清楚,而应用起来就愈能得心应手。所以读书要贯通-理论上的不同重点的联带关系要明白;要彻底-概念或原则的演变要清楚。
  要在这些方面有显著的进步易如反掌,而学生也不需多花时间。他只要能改三个坏习惯,一年内就会判若两人。
  第一个坏习惯,就是上课时“狂”抄笔记。笔记是次要、甚至是可有可无的。这是因为抄笔记有一个无法补救的缺点-听讲时抄笔记分心太大!将不明白的东西抄下来,而忽略了要专心理解讲者的要点,是得不偿失。我肯定这是一般香港学生的坏习惯。例如好几次我故意将颇明显的错误写在黑板上, 200多学生中竟无一人发觉,只知低着头忙将错误抄在笔记上。
  笔记有两个用途。①将明白了的内容,笔记要点。但若觉得只记要点都引起分心,就应放弃笔记。明白了讲者的内容是决不会在几天之内忘记的。很多讲者的资料在书本上可以找到,而在书本上没有的可在课后补记。老师与书本的主要分别,就是前者是活的,后者是死的。上课主要是学习老师的思想推理方法。②在上课听不懂的,若见同学大多而不便发问,就可用笔记写下不明之处,于课后问老师或同学。换言之,用笔记记下不明白的要比记下已明白的重要。
  第二个坏习惯,就是将课程内的每个课题分开读,而忽略了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关系,理解就因此无法融会贯通。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将每一个课题分开读,强记,一见试题,不管问甚么,只要是似乎与某课题有关,就大“开水喉”,希望“撞”中-这是第二个坏习惯最明显的例子。
  要改这个坏习惯,就要在读完某一个课题,或书中的某一章,或甚至章中可以独立的某一节之后,要花少许时间去细想节与节、章与章、或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关系。能稍知这些必有的连带关系,理解的增长就一日千里。这是因为在任何一个学术的范围内,人类所知的根本不多。分割开来读,会觉得是多而难记;连贯起来,要知要记的就少得多了,任何学术都是从几个单元的基础互辅而成,然后带动千变万化的应用。学得愈精,所知的就愈基本。若忽略了课题之间的连贯性,就不得其门而入。
  第三个坏习惯,主要是指大学生的,就是在选课的时候,只想选较容易的或讲课动听的老师。
  其实定了某一系之后,选课应以老师学问的渊博为准则,其他一切都不重要。跟一个高手学习,得其十之一、二,远胜跟一个平庸的学得十之八九。这是因为在任何一门学术里面所分开的各种科目,都是殊途同归。理解力的增长是要知其同,而不是要求其异。老师若不是有相当本领,就不能启发学生去找寻不同科目之间的通论。
  二、兴趣是因思想的集中而燃烧起来的
  我们都知道自己有兴趣的科目会读得较好。但兴趣可不是培养出来的。只有总想能在某科目上集中,才能产生兴趣。可以培养出来的是集中的能力。无论任何科目,无论这科目是跟你的兴趣相差多远,只要你能对之集中思想,兴趣即盎然而生。
  对着书本几小时却心不在焉,远比不上几十分钟的全神灌注。认为不够时间读书的学生都是因为不够集中力。就算是读大学,每天课后能思想集中两三小时也已足够。要培养集中力也很简单。第一、分配时间-读书的时间不需多,但要连贯。明知会被打扰的时间就不应读书。第二、不打算读书的时间要尽量离开书本-“饿书”可加强读书时的集中力。第三,读书时若觉得稍有勉强,就应索性不读而等待较有心情的时候-厌书是大忌。要记着,只要能集中,读书所需的时间是很少的。
  将一只手表放在书桌上。先看手表,然后开始读书或做功课。若你发觉能常常在 30 分钟内完全不记得手表的存在,你的集中力已有小成。能于每次读书对都完全忘记外物 1小时以上,你就不用担心你的集中力。
自学考试学习方法之--看书六步法
    第1步,粗看

  买好教材后,先细看目录,分析各章节之间是什么联系,是总分总,还是总分分。目录如同骨架,先看清看全它,判别它是青蛙,还是恐龙。接着按章节翻看,弄清难易点各在何处,其大致比例如何。容易的,理解就行了;难的,先放一下,下一轮再看。
粗翻过程约40分钟,应略知这骨架哪儿是长耳朵的,哪儿是长尾巴的。

  2步,精看

  粗看过后,大致印象有了,该精看了。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看完。关键地方作标记,不懂的地方再放一下(注意:特指无承上启下作用的内容。若是无此内容就看不懂下问的,就必须硬着头皮去看)。精看好比把血肉填到骨架上。针对自考的特点,我一般不看大纲,因为我整本书都看了,把大纲的内容圈在了“缸”里——考试不就是缸里捞鱼捉虾吗。时间太紧时,我才看大纲挑重点。

  第3步,笔看

  精看后就要笔看,还是地毯式的轰炸。把该背该记的全部划下来,不理解的努力理解,该计算的赶紧掌握,并适当做点往年试卷。这时候脑子对整本书的脉络应当非常了解了,只是东西记不全罢了,这不着急,有时间背的。这一阶段好比把皮肤覆盖上,基本定下型来,只不过皮肤不怎么光滑。

  第4步,记看

  笔看一两天后便是记看。不必那么细的看了,赶紧记住那些有笔划的。到这一步,90%以上的内容应该基本记住了。记看就是把皮肤化装好并披上衣服——快要“成仙”了。

  第5步,挑看

  考试前一两天进行挑看。挑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如何判别,一靠大纲,二靠往年试卷,三靠感觉)牢记,牢记,再牢记。这时看书已经到“越看越薄”的境界了,也就是给衣服系好了纽扣——恭喜你,你肯定及格了,如果还想考得更好,请看下一步。第6步,乱看。

  利用考试前40分钟时间把整本书再过滤一遍,记不熟的内容再加深印象。这一步就是穿好衣服上“战场”——准备凯旋,请朋友吃饭吧。

  方法有了,还缺什么呢?手要常翻,眼要常看,脑要常想,心要常记——不可不要哦。

  再有补充一点的就是说,我个人认为多做些模拟试题还是有帮助的,虽然考试的试题我们不一定押得住,但是多做些题,就算考试的时候你没做过这到题,但凭你平时的积累,也一定会写出内容的。

  最后就是答题的时候,字迹一定要工整,主观题要有逻辑,卷面要整洁。其时很多阅卷老师很多都不看你答的是什么内容,因为要判的卷纸实在太多了。这个时候,卷面的分数和判卷老师对你的印象分就很重要了

自学考试十大妙法 把握重点快速过关
  如果说自学考试是渡河,那么,好的自学方法就是船和桥。良好的心态,浓厚的兴趣,再参照自己的实践,自学考试必然成功。
  摘要学习法
  在自学过程中,边学习边摘要,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在做同步练习题和自测题时,对平时的摘要,进行校对和更正非常重要。它有助于知识的深化。
  逻辑分类法
  自考复习阶段,可适当地打破教材章节的限制,按照全书的逻辑结构,编制一个比较简明的逻辑关系图表,这对于知识系统化,是一个很好的复习途径。
  做题拓展法
  很多复习参考书的单选题,数量比较多,覆盖面也很大。因此,在做单选题时,要全面考虑题目所包含的知识点、相互关系和可能出现的变型,这将有助于快速完成复习。
  争论提问法
  真理的火花,会在碰撞中更加闪亮;适当的争论,会在记忆中更加深化。不妨在同学之间,多争论和提问。
  重复学习法
  当感到知识已经掌握得的差不多的时候,再重复学一次。这一次也许会获得更深的印象和更多的体会。
  换位思考法
  在自学中,不要老是把你自己当成是“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要不断的把自己摆放到“先生”的位置上,采取主动,产生不同的想法来。
  角色转换法
  在自学某个专业时,比如会计,不要仅仅把自己当成考生练习题目,而要把自己设想成一个资深会计人员,正在替企业做帐。这样,就会学以致用,有益于考试。
  交叉应用法
  对知识,多方位、多学科的交叉应用,会使本门课程的学习激发出更大的效应。这在科学史上已是不胜枚举的成功方法。
  经典指导法
  在自学中,会经常碰到困惑。这就需要运用自己学到的经典学科的理论知识,如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以及逻辑学、心理学等来指导实践。
  重点把握法
  好的自考生从不胡乱得猜题。但是,考前重点把握考点是可行的。就在考试前三五天,集中把学科的重点、难点弄懂。如果内容多、记不住,可以选择“重中之重”,强记下来,必有收获。
超级速读法
2007-02-28 19:13
通过这个训练以往依赖于读的癖好没有了,终会有一天发现眼前的一小撮文字犹如电影的一幅画面似的,那么不久就能飞快地提高速读能力。开始以每分钟2000字4页(8成默读,2成视读)为目标,心里记着尽可以快地阅读。阅读1分钟后,与上述掌握大意法一样,回忆文章并写出来。一开始同一个章节反复阅读5次,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后,这样反复次数会渐渐地减少。
超级速读法
超级速读简介
1980年南朝鲜的金涌真在釜山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校对工作,经过13年的探索,终于发明了一种"快速阅读法"。此后,日本快速速读学会会长加古德次在金氏快速阅读的基础上,创造了超速阅读法。按此方法,起码可以把你的读书速度提高十倍,甚至更快。其方法,日本专家设计了一个30分钟的训练程序。
松驰呼吸法(3分钟)用呼吸法控制自己意识的训练。首先,盘腿平坐,微闭双目,将意识集中在小腹部位,在松静的基础上进行调息。放松肩、嘴角,从头顶吸气(6秒),然后贯气到小腹(6秒)。另外,留意从头顶呼气(6秒)。这样反复至自我感觉头脑清醒,心情平静,呼吸细长就可以了。
集中一点法(3分钟)用比平常呼吸更细长,更缓慢的节奏调息、集中凝视一点的训练。对象可以从窗内看外面景色中挑选,例如树枝上的绿叶等,或在房间内或书中选一字也可。尽量选小的物体,不移动视点。目不转睛地看一分钟,直看到图象变大、变清晰。看的时候要专心致志;不用考虑对象本身的意义。
增强眼肌法(2分钟)随着加快视点移动,刺激脑的下丘脑,为使大脑反应灵活的训练。不管什么书都可以,但是要求在(左右两页合成一页的)插页的四个角画上直径8毫米的黑点。先以英文字母N的笔划追踪黑点,反复几次(1分钟),其次,以字母Z的笔划程序追踪黑点(1分钟)。在用眼睛追踪黑点时,切记头不要随视点摇动。每分钟60次是理想的。移动视线时要专心致志,不用考虑书的内容。
行列移动法(2分钟)移动一行视点的训练。打开书,一目三行,循序移动视点由各行的头一个字到末一个字。一开始,不理解书的内容也可以,只要求尽可能地移动视点,到插页最后一行为止又返回原来的一行,照旧循序移动视点。一般的,每天对竖排、横排书各作1分钟这样的训练是理想的。
掌握大意法(10分钟)以1分钟阅读6万字(大约120页)为目标掀动书页,作掌握全书大概内容的训练。选择简单的中小学用的袖珍本或尚未阅读过的书一册,以每页0.5秒,插页1秒的速度飞快地看。认为重要的地方即使念出声也没关系,但是坚持1秒钟掀一页。阅读1分钟后写出大概内容,一开始即使不准确或不按顺序都没关系,继续按自己想起来的写出,哪怕是单词或画图也是好的,再者,不管视点如何移动,甚至晃动脖子也没关系。
  这样反复阅读5次,进行复习。因为同一页反复5次,力求做到每读一次,使内容比一次变得更清晰。每次阅读的重点大致作这样的安排。第一次专心致志注视主题或明显的语句,第2次寻出出场人物及其关系;第3次以有形的东西(容易形象化的东西)为中心记忆;第4次领会行动或感情的趋向;第5次是检测数字,地区,汉字等,并且把整个内容串起来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超默读法(10分钟)尽可能快速的阅读,掌握其内容训练。与通常默读法不同之处,是即使意思不明白也不返回重读。另外,就是文中出现不知道的汉字,也不要在那里停住。一开始把飞快地看,迅速地向前推进记在心里。不默读光是看,意思明白的汉字皆不默读,将此称作"视读"。原来默读的过程是"看到文字......转变成脑中的读音......再理解意思",而视读为将"看到——理解"在瞬息之间进行。即这个训练是从默读转为视读的重要训练。
  通过这个训练以往依赖于读的癖好没有了,终会有一天发现眼前的一小撮文字犹如电影的一幅画面似的,那么不久就能飞快地提高速读能力。开始以每分钟2000字4页(8成默读,2成视读)为目标,心里记着尽可以快地阅读。阅读1分钟后,与上述掌握大意法一样,回忆文章并写出来。一开始同一个章节反复阅读5次,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后,这样反复次数会渐渐地减少。
右脑记忆训练- -
                                       
  所谓的右脑记忆法就是用右脑来记忆的方法(真是废话)。为什么强调用右脑来记忆而不用左脑记忆呢?这是因为右脑的记忆能力是左脑的100万倍(早经科学家证实)。如果能够使用右脑的话我们就将不再为记不住东西而发愁,取而代之的是愉快的体验。
右脑记忆训练
                                       
右脑学习法
    大声、快速、反复地朗读、背诵,不考虑其中的意思就能打开右脑的关闭之门。
                                            ————  阴  阳
                          
    所谓的右脑记忆法就是用右脑来记忆的方法(真是废话)。为什么强调用右脑来记忆而不用左脑记忆呢?这是因为右脑的记忆能力是左脑的100万倍(早经科学家证实)。如果能够使用右脑的话我们就将不再为记不住东西而发愁,取而代之的是愉快的体验。
    下面写的是右脑记忆训练的方法之一。
   
1、 我们在自己学的教材中选出20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来,每一篇文章都是能读2~5分钟的。然后从你下决心开始练习右脑记忆的这一天起,一天也不要间断,坚持3~5  个月。
在学习之前,可以先听一段悠扬的古典音乐,声音不要太大,闭上眼睛,全身放松,放下一切杂念,然后沉浸在音乐中,同时深呼吸,(这有一点像中国的气功)。身心放松后,大脑就会变得异常清晰,这时候我们开始学习吧。
    把书放好,堵上双耳(堵一只则要堵能听到声音大的那只),然后从头开始读,一直读到最后,声音要响亮,要有感情,就如你正在演讲一样。读的时候速度要快些,但是你不要在大脑中想:读的这一句是什么意思?读的那一句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想法统统不要,取而代之的是要在大脑中出现读的那一句的情景,比如你读的是讲"富士山"的文章,那么在你脑中出现的一定要是富士山的样子,而不是某些文字,再说一遍,要图景,不要文字。
       我们一课每天要读上100遍,需要连续不间断地读上5天,也就是500遍。在读的
       时候,这篇文章自然早就背下来了,(背下来后就不用再照书读了)。在第6天,我      
       开始第二课的学习。依旧是500遍,然后又是5天......
2、 在每一课读完500遍后,我们把录音机拿出来,反复地放这一课的内容(用复读机
的复读键放最方便)。 听20~30分钟,然后再读50遍,接着再听20~30分。如此练习5天,第6天再开始第二课的训练......
    听磁带的时候一定要在大脑中想象,比如你听的是旅游日语,那么听的时候你就要想象自己已经到了该处。想象是非常重要的。
              再强调一次:读和听一天也不要漏掉。
    只要每天坚持大量地读和听(老追求新的东西则不能改善大脑的记忆能力),只要3个月就能形成新的听觉神经网(专家语),从而让你的学习变得轻松,因为学习其实是一个听觉问题,不能听就不能说。
阿字月轮观超觉记忆法
阿字月轮观亦称阿字观秘法,是藏密气功中的一种潜能激发法。功法简单易学,不出偏差,每练一遍只须 15 分钟,功效显著,可迅速改善人体状况,激发潜能,可使习者头脑愈加灵活,获得超人的记忆力。
  修阿字观,首行须准备一挂图,长宽各 40 公分,上画阿字 ( 梵文) 月轮、莲花,这就是"本尊"。是用来观想,且含有特殊含义的图像。通过对其观想,起到由静入定,定中生慧之效。将图挂于距己身约 60 厘米处,图之高低以自己视阿字、月轮、莲花在正中为宜。修炼方法:
  第一步,于本尊前结跏趺坐,眼微闭,观想图中之阿字。阿字素色如水晶,白光遍映宇宙。阿字下有一莲花。并随呼吸默念"阿"字。如此反复观想,直至闭目后图像晰现眼前。
  第二步,观想自己的额前天目穴处亦有一梵文阿字,并放射出比月轮、莲花更强的白色。随呼吸默念阿字,意念白光愈加强烈。同时观想自身中亦现一阿字,阿字下承月轮及莲花,并放出光芒遍照全身。
  第三步,观想身外阿字、莲花及月轮进入己身,与自性之莲花、月轮、阿字共存于腹中。阿字在腹中放出强烈白光,遍照全身,全身亦随光之映射逐渐变为透明状。有病患者可意念病气被白光从毛孔中赶出体外。
  第四步,观想腹中阿字逐渐扩大,与自身合一,我即阿字,阿字即我,并逐步扩张及整个宇宙,整个宇宙即一阿字,我就是宇宙,宇宙既我,我与宇宙同呼吸共命运,宇宙万物同我一体,由此渐入定境。时间长了,定中生慧,各体潜能会被逐步激发显现。
  收功:观想阿字、莲花、月轮逐渐缩至原样,成为眼前本尊。静静的收功。
辜鸿铭的西文学习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辜鸿铭,精通九国的语言文化,国学造诣极深,曾获赠博士学位达13个之多。他的思想影响跨越20世纪的东西方,是一位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学者,又是近代中学西渐史上的先驱人物。
辜鸿铭10岁时就随他的义父——英人布朗踏上苏格兰的土地,被送到当地一所著名的中学,受极严格的英国文学训练。课余的时间,布朗就亲自教辜鸿铭学习德文。布朗的教法略异于西方的传统,倒像是中国的私塾。他要求辜鸿铭随他一起背诵歌德的长诗《浮士德》。布朗告诉辜鸿铭:“在西方有神人,却极少有圣人。神人生而知之,圣人学而知之。西方只有歌德是文圣,毛奇是武圣。要想把德文学好,就必须背熟歌德的名著《浮士德》。”他总是比比划划地边表演边朗诵,要求辜鸿铭模仿着他的动作背诵,始终说说笑笑,轻松有趣。辜鸿铭极想知道《浮士德》书里讲的是什么,但布朗坚持不肯逐字逐句地讲解。他说:“只求你说得熟,并不求你听得懂。听懂再背,心就乱了,反倒背不熟了。等你把《浮士德》倒背如流之时我再讲给你听吧!”半年多的工夫辜鸿铭便稀里胡涂地把一部《浮士德》大致背了下来。
    第二年布朗才开始给辜鸿铭讲解《浮士德》。他认为越是晚讲,了解就越深,因为经典著作不同于一般著作,任何人也不能够一听就懂。这段时间里辜鸿铭并没有停顿对《浮士德》的记诵,已经可谓“倒背如流”了。
    学完《浮士德》,辜鸿铭开始学“莎士比亚”的戏剧。布朗为辜鸿铭定下了半月学一部戏剧的计划。八个月之后,见辜鸿铭记诵领会奇快,计划又改为半月学三部。这样大约不到一年,辜鸿铭已经把“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都记熟了。
    布朗认为辜鸿铭的英文和德文水准已经超过了一般大学毕业的文学士,将来足可运用自如了。但辜鸿铭只学了诗和戏剧,尚未正式涉及散文。布朗安排辜鸿铭读卡莱尔的历史名著《法国革命》。辜鸿铭此次基本转入自学,自己慢慢读慢慢背,遇有不懂的词句再去请教别人。但只读了三天,辜鸿铭就哭了起来。布朗吃惊地问:“怎样了?”辜鸿铭回答说:“散文不如戏剧好背。”布朗又问辜鸿铭背诵的进度,发现他每天读三页,于是释然:“你每天读得太多了。背诵散文作品每天半页到一页就够多了。背诵散文同样是求熟不求快,快而不熟则等于没学。”
    辜鸿铭所在的中学课业本来是极繁重的,但由于辜鸿铭各科在布朗身边都提前打下了基础,整个学习的过程便显得毫不费力。学校的功课既然顺利,没事时辜鸿铭便接着记诵卡莱尔的《法国革命》。他越读越有兴致,可是读多了便无法背熟。若按布朗的要求慢慢来,又控制不了自己的好奇心。就这样时快时慢地把卡莱尔的《法国革命》读完了。后来辜鸿铭终于征得义父的同意,可以随便阅读义父布朗家中的藏书了。有许多书,辜鸿铭并没有打算背熟,但也在不经意间“过目成诵”了。
    布朗对养子的寄望极高。他曾告诉辜鸿铭:“我若有你的聪明,甘愿作一个学者,拯救人类;不作一个百万富翁,造福自己。让我告诉你,现在欧洲国家和美国都想侵略中国,但是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学者却多想学习中国。我希望你能够学通中西,就是为了教你担起强化中国,教化欧美的重任,能够给人类指出一条光明的大道,让人能过上真正是人的生活!”
    依照布朗的计划,辜鸿铭应该先在英国学文、史、哲学及社会学,然后再到德国学习科学。学成之后才可以回中国修习传统文化。布朗当初确实没有看错,辜鸿铭十四岁时,学术造诣就已经非一般人所能比。他只用了短短四年的时间,不仅初步完成了布朗拟定的家庭教学计划,而且基本上修完了所在中学的各门主要课程。布朗不禁暗自为养子的聪明而感到骄傲。辜鸿铭在学校里初步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其它课程的成绩也都很出色,已经可以申请毕业了。
    大约在1872年春季,辜鸿铭正式入爱丁堡大学就读。辜鸿铭在爱丁堡大学的专修科为英国文学,同时兼修拉丁文、希腊文、数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自然哲学、修辞学等科目。辜鸿铭在学习拉丁文、希腊文时又不知暗自哭了多少次。他立志遍读爱丁堡大学图书馆所藏希腊、拉丁文的文、史、哲名著。刚开始时,读多少页便背诵多少页,还没觉出多么困难;后来随着阅读量的逐渐增大,渐渐感到吃不消了。他要自己坚持,再坚持,一定要一路背诵下去。辜鸿铭晚年忆及此事时曾说:“说也奇怪,一通百通,像一条机器线,一拉开到头。”
    到后来,不仅希腊、拉丁文,即如法、俄、意各国的语言、文学,辜鸿铭也能做到一学就会,触类旁通。据说辜鸿铭回国后,除本国语言外,尚能操九种文字与人交流,则其基础主要是在爱丁堡大学读书时打下的。
   《论语?季氏》有云:“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至于“困”字的意思,旧注谓“有所不通”,钱穆先生解作“经历困境”,辜鸿铭则自谓“吃不消”。他晚年曾对人说:“其实我读书时主要的还是坚持‘困而学之’的方法。久而久之不难掌握学习艺术,达到‘不亦说乎’的境地。旁人只看见我学习得多,学习得快,他们不知道我是用眼泪换来的!有些人认为记忆好坏是天生的,不错,人的记忆力确实有优劣之分,但是认为记忆力不能增加是错误的。人心愈用而愈灵!”辜鸿铭忆起读书时的往事,不禁慨叹道:“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兆文钧《辜鸿铭先生对我讲述的往事》)则当时人们多认为辜鸿铭的博学在于他的天赋聪明,辜鸿铭自己是不承认的。
    1877年4月,辜鸿铭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所有相关科目的考试,在英国文学方面的学位考试中又表现非凡,顺利获得了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这一年辜鸿铭仅20岁。
    辜鸿铭自莱比锡大学毕业后,又赴巴黎短期进修法文。布朗又为辜鸿铭联系入巴黎大学,意在让他学一些法学和政治学。其实当时辜鸿铭只22岁即已遍学科学、文学、哲学,并熟谙各国语言,造诣确非一般中国留学生可比。辜鸿铭以极快的速度读完了巴黎大学整学期的讲义和参考书,除偶尔去学校上点感兴趣的课以外,辜鸿铭每天都抽一点时间教他的女房东学希腊文。从刚开始教她学希腊文字母那天起,辜鸿铭就教她背诵几句《伊利亚特》。他的女房东笑着说:“你的教法真新鲜,没听说过。”于是,辜鸿铭就把布朗教自己背诵《浮士德》和莎翁戏剧的经过讲给她听。她说:“好,我就这样学下去。”辜鸿铭说:“等你背熟一本,你就要背两本,拦都拦不住。”
    辜鸿铭的女房东常常拿着《伊利亚特》来到他的房间,把学过的诗句背给他听,请求他的指点。辜鸿铭的教法果然有效,他的女房东在希腊文方面进展神速。许多客人见辜鸿铭教她学希腊文的方法与众不同,都大为惊讶。
    辜鸿铭后来曾对晚清直隶布政使凌福彭说:“学英文最好象英国人教孩子一样的学,他们从小都学会背诵儿歌,稍大一点就教背诗背圣经,像中国人教孩子背四书五经一样。”从辜鸿铭教他的女房东学希腊文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背诵《伊利亚特》的要旨即在于创造了一种真实的诵读感受,如在希腊国土受希腊纯正的启蒙教育一般。此法乍看强度大,难度亦大,其实则不然。若由字母而单词,再简单拼句,则学习者在心理上就产生学外国语言的隔腊情绪了。辜鸿铭还依此法教会了他的女房东简易的拉丁文,也不过三两个月的工夫而已。
    辜鸿铭深厚的西方素养极得益于童年背诵《浮士德》、《莎士比亚》的经历。他后来在北京大学教英诗时,有学生向他请教掌握西文的妙法,他答曰:“先背熟一部名家著作作根基。”辜鸿铭曾说:“今人读英文十年,开目仅能阅报,伸纸仅能修函,皆由幼年读一猫一狗之式教科书,是以终其身只有小成。”他主张“中国私塾教授法,以开蒙未久,即读四书五经,尤须背诵如流水也。”
少学习 多思考 留点时间去想象
科学的本质和艺术是一样:
  前不久,1992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希尔在同济大学演讲台上充满激情地表达了自己的科学理念和对中国学生的期望,其中之一是:留点时间去想象。费希尔给中国学生提出的最大忠告是"少学习,多思考"。他认为科学的本质和艺术是一样的,需要直觉和想象力。而把太多信息塞入大脑,会让学生没有时间放松,没有时间发展想象力。
无独有偶,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21世纪的计算机"国际学术大会上,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杨振宁有感而发:中国大学的本科生教育已经达到世界一流了。但在研究方面,中国大学离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还有相当的距离。
  两位学术大师的见解殊途同归,促使我们对人才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人才的阐释,不是看其占有知识量的多少,而是看其创造力的强弱———"具备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做出了或正在做出创造性成果的人,才能称为人才。"然而受传统观念影响,我们一直是重知识轻想象,重传承轻创新,重求同轻多样,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中国的教育多是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强调对前人知识的继承和掌握,培养的是记忆力,很少对孩子们想象力、创造力的启发。
  知识和创造力哪个更重要?几十年以前,科学巨人爱因斯坦就已经明确地告诉了人们:"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继承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固然是教育的任务之一,但继承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创造出新知识、新体系的一个手段。21世纪的今天,知识日新月异,真正的知识拥有者,是能够不断阐明未被前人所识别的问题的人,是能够大胆想象创新、不断提出创造性解决问题办法的人。传授知识也不只是讲清是什么和为什么,而要着重教给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即怎么做的问题。因此,现代的教育应强调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和主动探求的精神,师生经常共同面对着不知道结果需要大胆想象创新的情景,面对着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
要想发展真正的创造教育,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新瓶装老酒"的局面,破除那种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行应试教育内容的现象,彻底地进行一场教育的改革与革命,从而走进素质教育的本质,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科学速读法:20分钟让你阅读速度提高3
2010年01月12日 星期二 下午 10:17
  这篇文章基本上把速读方法中的核心要点都说得非常清楚了,你平时看到的各种速读培训,基本上也就是这些东西。但我怀疑就是这么简单易用的方法,到底能有多少人真正去反复练习,把你的阅读速度提高3倍。
作者:提姆·费瑞斯
  如果只用原来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的时间完成阅读任务,那能多做多少其他的事情啊?
  提高阅读速度就是控制精细运动机能,别无他法。
  1998年,我在普林斯顿大学给本科生开过一门研修课“PX 项目”,本文简要介绍一下当年课程里的一些原则。以下的内容是几年前写的,所以还有点传统名校自命不凡的味道,不过教学的效果还是相当显着。事实上,两个星期前在去中国的飞机上,我用了不到五分钟就帮我的朋友格林·麦克艾尔侯斯把他的阅读速度提高了34%。
我的方法屡试不爽。具体如下。。。
PX项目
  这个项目由一个三小时的认知试验构成,能把阅读速度平均提高386%。我们测试过的人来自五种不同的语言背景,其中还包括有阅读障碍的人。我们通过实验让这些人能够以每分钟 3,000字以上的速度阅读技术文献,或者说能够每分钟读十页,读一页只需要六秒钟。和他们相比,美国人的平均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300字 (1/2到1页),有1%顶尖的人能每分钟阅读 400字。
  只要弄明白人类视觉系统的几个基本原则,就能够消除低效率提高速度改善记忆。
  要做本文建议的练习,看到成效,需要:一本200页以上的书,而且打开时能平摊在桌面上。笔、计时器(闹钟或者厨房用计时器最好)。20分钟的练习必须一次完成.
  首先,关于阅读过程的几个定义和分类:
(一) 概要: 减少每行的注视次数,缩短注视时间以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并非沿直线进行,而是一连串的扫视加跳跃。每次扫视要么以注视结束,要么就是对注视范围内文字短暂快照(大约25美分硬币那么大,距离阅读表面8? )。未经训练的人每次注视持续1/4到1/2秒。要弄明白这一点,闭上一只眼,手指轻轻的放在眼皮上。用另一只眼睛慢慢的扫描一条水平直线——这样你会感觉到明显、分离的眼球运动和注视持续的时间。
(二) 概要:去除回头读和跳回读以提高速度.
  未经训练的人总是回头读(有意识回读)和跳回读(通过不正确的注视实现的下意识回读),这些占用全部阅读时间的30%。
(三) 概要: 必须反复做适应练习来扩大水平边缘视线范围,提高每次注视的字数
  未经训练的人阅读的时候会注视中央区域,而不会利用水平边缘视线,浪费了50%每次注视可以辨识的字。
操作过程
1) 学习技巧 2) 学会在适应练习里把技巧和速度相结合, 3)学会自我测试阅读理解。
  这几步要分开,整个适应过程也取决于能否把这几个部分分开。比如说,学习快速运用肌体运动机能的时候,就不需要担心理解的问题。适应过程如下:技巧、技巧加速度、理解性阅读测试.
  一条普遍规律就是,练习技巧的时候,要以3倍于最终目标阅读速度进行。也就是说,如果现速度每分钟300字,目标是 900字,那么练习速度就是1800字或者说每分钟 6页(即十秒一页).
这里我们介绍两条主要技巧:
1) 跟踪和定速(针对前面的一和二)
2) 提高感知能力 (针对三)
第一步—确定起步点
  要知道自己目前的阅读速度,拿出练习书 (平摊在桌面上),选五行,数字数,计算平均每行的字数。
  例如:五行共62个字,62除以5就是每行12.4个字,四舍五入每行12个字。
  下面,选五页查行数,计算平均每页的行数。把平均字数与平均行数相乘即是每页平均字数.
  例如:五页共154行,154除以5即平均每页30.8行, 四舍五入每页 31 行,乘以每行 12个字即得每页372 个字。
  在第一行上作记号,计时器计一分钟——不要超过平常的阅读速度,要以理解为目的去读。一分钟之后,用每行平均字数乘以你读完的行数就得到了目前的每分钟阅读字数。
第二步 —— 跟踪和定速
  利用跟踪器和定速器尽量减少有意识和无意识回读,缩短注视持续时间。首先看看跟踪器的重要性——计算当前阅读速度的时候,你有没有用笔或者手指头数字数或者数行数?如果用了,那就是追踪——利用视觉方法帮助引导注视效率和准确性。在控制阅读速度练习里来根除这种低效做法再恰当不过了。
  为了本文描述方便,我们用支笔来说明。用平时写字的那只手握笔,在每一行下面画线(不要拿掉笔帽),眼睛紧盯笔尖上方。这样笔就不仅是一个追踪器,而且还是定速器,能帮助维持恒定的速度,同时还能缩短注视时间。可以以写字的姿势握笔,不过最好还是把笔握在手下面,让笔平贴纸面.
  1) 技巧 (2 分钟):
  练习用笔作追踪器和定速器。在每一行下面画线,注视笔尖上方。不要担心理解的问题。每行最多读1秒钟,之后每页逐渐加快速度。坚持读,但是每行绝对不能超过1秒钟。
  2) 速度 (3 分钟):
  重复练习上面的技巧,现在每行读不超过半秒 (用说“万万千百万”几个字的时间读两行字)。有的人可能什么都没看懂, 这是很自然的。保持速度和技巧——现在是在调整感知反应,这个速度练习旨在帮助你的系统适应快速阅读。不要减速,保持每行半秒,读3分钟。注视笔的上方,注意技巧加速度。专心练习,别走神。
  第三步 扩大感知范围
  盯着电脑显示器的中心(相对于视网膜中央位置的注视区域),你仍然看得到感知得到屏幕的四边。训练边缘视线有效收集视像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到原来的3倍。未经训练的人阅读的时候视线从第一个字移动到最后一个字,1/2的边缘视线放在了页边上,这样25-50%的时间都浪费在一个字都没有的空白上了。
  下面举例说明。假设有这么一行字: “从前,学生每天用4小时快乐阅读。” 如果你能从“学”开始读,到“4”结束,那么14个字就少读了8个, 阅读速度加快一倍还多。这一点很容易实施也很容易和之前练习过的追踪定速结合.
  1) 技巧 (1分钟):
  用笔追踪并定速,保持一行一秒的速度。每行一头一尾都跳过一个字。
  不要担心理解的问题。每行最多用1秒钟,之后每页加快速度。坚持读,但是每行绝对不能超过1秒钟。
  2) 技巧 (1分钟):
  用笔追踪定速保持每行1秒。每行开头和结尾都跳过两个字。
  3) 速度 (3分钟):
  现在每行开头结尾都至少跳过3个字。重复练习,每行不超过半秒 (每两行的时间不超过说“万万千百万”的时间).
  有的人可能什么都没看懂,这也没什么奇怪的。保持速度技巧——这是在调试感知反应系统,这个速度练习旨在帮助你的系统适应快速阅读。不要降低速度,以每行半秒的速度读3分钟,注视笔的上方,注意技巧加速度。集中注意力做练习,不要走神儿。
  第四步—— 计算新的阅读速度(每分钟阅读字数)
  在第一行上作记号,用计时器计一分钟——用最快的理解速度阅读。读过的行数乘上之前算出来的每行字数就是你最新的阅读速度(以每分钟阅读字数表示)
  到此为止,几项技巧的粗略教程就完成了,祝贺!这些技巧可以加快人的认知过程 (即对信息的处理和使用)。
  最后几点建议: 如果是为了学习,就不要试图用读一篇文章的时间读三篇不同的文章。应该把一篇文章读三遍,以测试的相关度为准,多读几遍可以增加与文章接触也可以检查是否每次都有提高。
查看文章
科学速读法:20分钟让你阅读速度提高3倍(中)
2009年11月21日 星期六 上午 10:51
操作过程
  1) 学习技巧
2) 学会在适应练习里把技巧和速度相结合,
3)学会自我测试阅读理解。
  这几步要分开,整个适应过程也取决于能否把这几个部分分开。比如说,学习快速运用肌体运动机能的时候,就不需要担心理解的问题。适应过程如下:技巧、技巧加速度、理解性阅读测试.
  一条普遍规律就是,练习技巧的时候,要以3倍于最终目标阅读速度进行。也就是说,如果现速度每分钟300字,目标是 900字,那么练习速度就是1800字或者说每分钟 6(即十秒一页
).
  这里我们介绍两条主要技巧:
  
1) 跟踪和定速(针对前面的一和二
)
2) 提高感知能力 (针对三
)
  第一步---确定起步点
  要知道自己目前的阅读速度,拿出练习书 (平摊在桌面上)
,选五行,数字数,计算平均每行的字数。
  例如:五行共
62个字,62除以5就是每行12.4个字,四舍五入每行12
个字。

  下面,选五页查行数,计算平均每页的行数。把平均字数与平均行数相乘即是每页平均字数
.
  例如:五页共154行,154除以5即平均每页30.8, 四舍五入每页 31 行,乘以每行 12个字即得每页372
个字。
  在第一行上作记号,计时器计一分钟
——
不要超过平常的阅读速度,要以理解为目的去读。一分钟之后,用每行平均字数乘以你读完的行数就得到了目前的每分钟阅读字数。
  第二步
—— 跟踪和定速
  利用跟踪器和定速器尽量减少有意识和无意识回读,缩短注视持续时间。首先看看跟踪器的重要性——计算当前阅读速度的时候,你有没有用笔或者手指头数字数或者数行数?如果用了,那就是追踪——
利用视觉方法帮助引导注视效率和准确性。在控制阅读速度练习里来根除这种低效做法再恰当不过了。
  为了本文描述方便,我们用支笔来说明。用平时写字的那只手握笔,在每一行下面画线(不要拿掉笔帽),眼睛紧盯笔尖上方。这样笔就不仅是一个追踪器,而且还是定速器,能帮助维持恒定的速度,同时还能缩短注视时间。可以以写字的姿势握笔,不过最好还是把笔握在手下面,让笔平贴纸面
.
1) 技巧 (2 分钟
):
  练习用笔作追踪器和定速器。在每一行下面画线,注视笔尖上方。不要担心理解的问题。每行最多读1秒钟,之后每页逐渐加快速度。坚持读,但是每行绝对不能超过1
秒钟。
  
2) 速度 (3 分钟
):
  重复练习上面的技巧,现在每行读不超过半秒 (用说万万千百万几个字的时间读两行字)。有的人可能什么都没看懂, 这是很自然的。保持速度和技巧——现在是在调整感知反应,这个速度练习旨在帮助你的系统适应快速阅读。不要减速,保持每行半秒,读3
分钟。注视笔的上方,注意技巧加速度。专心练习,别走神。
  第三步
扩大感知范围

  盯着电脑显示器的中心(相对于视网膜中央位置的注视区域),你仍然看得到感知得到屏幕的四边。训练边缘视线有效收集视像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到原来的3倍。未经训练的人阅读的时候视线从第一个字移动到最后一个字,1/2的边缘视线放在了页边上,这样25-50%的时间都浪费在一个字都没有的空白上了。
科学速读法:20分钟让你阅读速度提高3倍(下)
2009年11月21日 星期六 上午 10:52
下面举例说明。假设有这么一行字: “从前,学生每天用4小时快乐阅读。 如果你能从开始读,到“4”结束,那么14个字就少读了8, 阅读速度加快一倍还多。这一点很容易实施也很容易和之前练习过的追踪定速结合.
1) 技巧 (1分钟
):
  用笔追踪并定速,保持一行一秒的速度。每行一头一尾都跳过一个字。
  不要担心理解的问题。每行最多用
1秒钟,之后每页加快速度。坚持读,但是每行绝对不能超过1
秒钟。
  
2) 技巧 (1分钟
):
  用笔追踪定速保持每行1
秒。每行开头和结尾都跳过两个字。
  
3) 速度 (3分钟
):
  现在每行开头结尾都至少跳过3个字。重复练习,每行不超过半秒 (每两行的时间不超过说万万千百万的时间
).
  有的人可能什么都没看懂,这也没什么奇怪的。保持速度技巧——这是在调试感知反应系统,这个速度练习旨在帮助你的系统适应快速阅读。不要降低速度,以每行半秒的速度读3
分钟,注视笔的上方,注意技巧加速度。集中注意力做练习,不要走神儿。
  第四步
—— 计算新的阅读速度(每分钟阅读字数)
  在第一行上作记号, 用计时器计一分钟——
用最快的理解速度阅读。读过的行数乘上之前算出来的每行字数就是你最新的阅读速度(以每分钟阅读字数表示)
  到此为止,几项技巧的粗略教程就完成了,祝贺!这些技巧可以加快人的认知过程
(即对信息的处理和使用)

  最后几点建议
:
如果是为了学习,就不要试图用读一篇文章的时间读三篇不同的文章。应该把一篇文章读三遍,以测试的相关度为准,多读几遍可以增加与文章接触也可以检查是否每次都有提高。
  书山开拓者们,探索愉快!
速度集中法
只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点,就可以立即提高阅读的效率。
那么注意力该集中在哪一点呢?
在阅读时,注意力集中的最理想的位置是后脑勺的上方。
通过橘子集中法,可以将注意力固定在理想的位置上,使身体和大脑在瞬间达到精神集中的放松状态

橘子集中法
想象你的手上有一个橘子,你要感觉到它的重量、颜色、触感和气味。想象你抛起它,用另一只手接住,然后再丢回原来那只手,就像玩丢沙包一样,让它在两手之间来来去去。

● 接着用你写字的手,把橘子拿到距离后脑勺上方约15至20厘米的地方。用手轻解那一带的空间。接着把手放下,放松肩膀,想象橘子还留在那里。那是个有魔力的橘子,它会停留在搁置的地方。

● 慢慢闭上眼睛,和后脑勺上方的橘子取得均衡。这时你要感觉到身体和精神状态的变化。你在放松的同时,精神也会非常地集中。你要感觉到虽然闭着眼睛,视线也能不断地扩展。

● 保持精神集中的放松状态,然后睁开眼睛,开始进行阅读。

刚开始的时间,你需要刻意的去想这个橘子在你的后脑勺上,经过一段训练后,你就会下意识的集中在这个位置了。当然你不喜欢橘子,也可以随便找一个你喜欢的东西,比如想象你带个帽子,帽子上站个小鸟,你一边感受帽子的重量,集中去想那只小鸟。只要把注意力固定在后脑勺就可以了。

阅读中不需要一直注意这个橘子,固定注意力后,即使忘记橘子也没有问题。
如果你忘记了他,说明你更专心了,呵呵!

在30秒内准备好
1、打开要看的文章
2、闭上眼睛,挺直身体,平缓的呼吸
3、在心里告诉你这次阅读的目的
4、想象橘子在你的后脑勺上
5、感觉到自己正处在精神集中的放松状态,眼角和嘴角微微露出笑意,松弛面部皮肤
6、感觉自己的视野在逐步的扩展变大
7、保持上面的状态,轻轻的张开眼睛,开始用你最舒服的速度开始阅读
二十一个提高效率的方法(一)
      最近 ,我看到《吃掉那只青蛙》介绍了21条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准备就绪:
为了获得成功,一个人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拥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得到什么,同时有实现一目标的强烈愿望。    ------拿破仑.希尔
   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则就是:将想法付诸笔端。
只有区区3%的成年人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并且以书面方法将目标表达出来。和那些教育程度、工作能力与之相当、甚至比他们更高一筹的人相比,前者取得的成就常常是后者的5—10倍。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何在?问题就出在,大多数人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花费一丁点儿时间,将他们想要获得的东西写下来。
通过坚持实施简单易行的七个步骤,短短几年,甚至几个月的时间里,会有很大进步:
第一步:确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最糟糕的时间使用方法:将毫无意义的事情做理十分圆满。
期蒂芬.柯维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你开始攀登成功的阶梯之前,首先要确定它有没有搭错地方。
第二步:将自己的目标写下来。
   没有以书面形式描述出来的目标将是模糊的、混乱的,它最终会使你迷失方向,甚至造成不计其数的错误。
第三步:为自己的目标设定一个最后期限。
第四步:将实现目标要做的所有事情列出来。
第五步:整理这份清单,使之变成一份可实施的计划。
   花上几分钟时间,考虑一下哪件事情更重要,那些情情可以推后一点,以及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根据轻重缓急来安排处理事情的顺序。
第六步: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立即采取行动。
第七步:每天做一些能够接近自己目标的事情。
奋勇向前!一旦开始行动,就要努力保持积极的状态,而不要半途而废。仅仅凭借这种决心和自律精神,你就能成为同辈中工作高效、事业成功的精英。
每天温习一遍为自己制定的目标。每天早晨开始工作时,先着手处理那些最重要的工作----这样做有助于你实现最重要的目标。
二、精心计划每一天
计划就是把未来变成现在,这样你现在就可以未雨绸缪。
                                     -----艾伦.拉肯
   你一定听说这样一个老掉牙的问题:“怎么才能吃掉一头大象?”答案当然是:“一口一口地吃!”
    也就是说,当我们面对一个工作或任务时,首先要将事情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步骤,然后从第一步开始着手。
   无论做什么,都先列出一份清单,每当想起一件新的工作,着手之前先把它加到清单上,如果你坚持这么做,那么一开始你的工作效率就能提高25%,甚至更多。
   你需要为不同的目标制定不同的计划。首先,你应该制作一张总表,在这份表上将自己能够想到的、憧憬和期望的每一件事都写下来。只有这样,你才能记下脑海中闪现的每一个念头,以及要面对的每一项任务或责任。之后,你可以对这份总表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
   个人工作效率中最重要的法则是10/90定律:工作前花10%的时间于制定计划,在工作过程中将节约90%的时间。只需要尝试一次,你就能证明它是否有效。
三、随时应用80/20法则
只要合理使用,我们永远有充足的时间。
                            --约翰.沃尔夫冈
    80/20法则是时间管理和人生规划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由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德.帕累托发现的。帕累托注意到,社会上的人似乎很自然地分为两大类,一类被他称为“举足轻重的少数人”,另外一类则是“无足轻重的多数人。”前者是金钱和地位方面声名显赫,约占总人数的20%,后者生活在社会底层,约占80%。
   如果你手边有20%重要的工作,就决不要先去做那80%微不足道的事情。
   开始工作前,不妨先问问自己:“这个任务是属于那20%的高价值部分呢,还是属于剩下的80%的低价值部分?”
   做事有方的人总是先处理那些最重要的事情。无论多少困难,他们都会强迫自己吃掉那只青蛙。结果,他们总卓尔不群,遥遥领先于一般人,他们比芸芸众生更快乐。这也应该成为你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四、三思而后行
人的伟大与成就,依其将力量投注于某特定方向的程度而定。
                            ----奥里森.斯韦特.马登
哈佛大学的爱德华.班菲尔德博士经过50余年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是否具有“长期远景”,是准确判断美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程度与水平的一个最为精确的指标。
   成功人士对自己的未来都有一个清晰的打算,他们能够设想未来5年、10年甚至20年的情景。所以,他们总是对自己当前的选择与行为做细致的分析,以确保它们与自己的长远目标协调一致。
   成功者往往是那些愿意推迟享受、在短期内做出牺牲的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他们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相反,失败的人往往只看到眼前利益,追求短暂的满足,而很少顾及未来。
   一位成功的励志家演说家,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失败者只想缓解自己的压力,成功者则致力于实现个人目标。”比如:每天清晨早早去公司上班,定期阅读图书杂志,了解自己从事领域的最新动态,参加各种培训班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以及专注于能够体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工作。相反,最后一分钟才走进办公室,上班时间看报纸、喝咖啡、与同事聊天…..这些行为也许能给人带来短暂的快乐,但是从长远来看,却会令职位长期不变,工作业绩平平,久而久之,你整个人就会产生一种挫折感。
五、使用ABCDE法。
成功的首要法则是专心致志,就是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一点上,然后径直向目标挺进,既不向左看,也不向右看。
               ――――威廉.马修斯
ABCDE法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设置优先事件的方法,这种方法每天都可以使用。它极为简单,却非常有效。依靠这种方法,你能成为所在领域内最能干,最高效的人。简单易行是这一方法的显著特点:
先在纸上列出你第二天要做的所有事情,确保自己能够随时看到它们。
   然后,在开始采取行动之前,在每一项前面分别标上A、B、C、D、E。标有A的项目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你必须迅速地完成它。如果这样的事不止一项,那么,你应该分别用A1、A2、A3这样的符号来区分它们。任务A1是你要立刻吃掉的最大、最丑陋的那只青蛙。
   标有B的项目是你应该做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的后果并不十分严重。
   标有C的项目是做起来轻松愉快、地位却无足轻重的事情。
   标有D的项目可以委派给别人做的事情。
   标有E的项目是完全可以取消不做的事情
六、专注于最重要的工作。
一个人向着目标全力以赴的过程,就是他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倍增长的过程。                                  ――――皮尔
      一旦确定了自己的主要职责范围,接下来,你就该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了。你的强项是什么?弱项又是什么?你擅长哪些方面的工作?哪些方面你比较薄弱?
你工作中最薄弱的那个环节,决定了你发挥自己能力的最大限度。
   在工作中造成拖沓和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总是避免去做那些自己并不擅长的工作。面对困难,他们不是想方设法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干脆采取逃避政策,结果只能是雪上加霜。
   与此相反的是,你在某一领域内做得越出色,你的干劲儿就越足,决心就越大,克服拖沓、迅速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就越强。
不过你无须担忧,任何工作技能都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如果别人能够在某一领域内表现出色,那就证明你也一定能够做到,只要你有这个决心。
   克服拖沓、迅速完成任务的一个最好办法,就是成为在工作上数一数二的人物。在你的人生目标中,这是一个应该受到特别重视的部分。  
七、效率是被逼出来的
全神贯注的确切含义就是,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的能力。                                                            ------科马尔
“你永远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完所有的事情,但是你总是有足够的时间去做最重要的事情。”
为了让自己的精力总能集中在日程表里最重要的项目上,你可以经常思考这样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对我而言,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事情?”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事情只能由我来做,而且这件事关系重大?”
   第三个问题是:“此时此刻,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利用我的时间?”也就是说:“这一刻,我最大的青蛙是什么?”这是时间安排方面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想要克服拖沓、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你必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只做最重要的事情,决不做不重要的事情。歌德曾经说过:“最重要的事情永远不能向最不重要的事做出让步。”
   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越准确,你就越容易确定优先事件,进而避免拖沓,集中精力迅速处理那些最重要的工作。
八、做好准备工作
无论你的能力有多大,你永远有更多更好的潜力可待发掘。
                                   ----詹姆斯
      克服拖沓、提高做事效率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开始做事之前,把一切都准备就绪。如果准备得很充分,你就像弦上之箭,蓄势待发。办需要一点点动力,你就可以迅速着手处理最重要的工作了。
   首先,你可以清理一下办公桌,使桌面上只摆放和你需要最先完全的任务有关的东西。如果有必要的话,你可以把所有可能用到的东西都放在地板上,或者放在你身后的桌子上。把与工作相关的所有文件,如信息、报告、资料等,全部收集在一起,然后,把它们统统放在你身边,这样,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用不着站起来,或者走很远,你就能拿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办事效率最高的人不惜花费时间,为自己打造一个合适的办公环境,从而把把工作变成一种享受。在开始工作之前,你的桌面和房间越干净、越整齐,你的心情就越愉快,处理复杂事务的动力也越充足。
   当一切准备就绪、你坐下来开始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出效率很高的样子。挺直腰杆,上身向前倾,后背离开椅子的靠背。从心底里把自己看成一个能干、高效、表现出色的人。
九、认真完成家庭作业
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提供比预期更多、更好的服务,都是确保自己获得成功的惟一方法。
                                  ----奥格.曼迪诺
   正如得教练帕特.赖利所说:“不进步就意味着退步。”
   在所有关于时间安排的技巧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精益求精。个人生活方面的完善和工作技能的改进,是节约时间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任何一个领域,是想获得成功,不断学习都是最起码的要求。
   每天至少要花一小时进行阅读,以了解业内最新动态。每天早一点起床,用多出来的时间浏览相关的文件或书籍,这样有助于你获得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有益信息。
   参加那些提高自己工作技能有帮助的各种课程或者讲座。参加业内的研讨会和业务会议,更不要错过高水平的培训和讲习。坐在前排并认真做笔记。
   最后,别忘了在开车时收听那些录音带上的内容。
   学识越渊博,你就越自信,对自己的工作就越有把握。同样,你做得越多,任务完成得越出色,你的能力也就越强。
改良读书方法以减轻考试压力
错误一、许多同学没有花心思去发展一套完整的记忆法,一旦遇到较为繁复的资料时,就会前读后忘的情形出现。纠正指标:当你需要记得一连串毫无关系的名词时,你应该利用“助记忆法”去帮助你,如:你不能记得世界七大洲的英文名称的话,你可以取用每一个洲的第一个字母,串成一个或二个字,以帮助你的记忆。所以一接触到需要熟读的资料时,你不应该马上去死读死记,而应该制造一套“助记忆法”,那一切都会事半功倍了。
错误二、面临考试前,许多同学都没有先拟定读书计划,就匆匆忙忙地开始温书,结果不是不能及时将所有功课温习好,就是太早温习最先要考的科目,而到临考时又没时间重新温习一遍。纠正指标:一接到考试时间表就应该马上拟定温习时间表。首先要预计每个科目所需要的温习时间,记得预算得松比紧为上算。之后就由最迟考的科目读起,那么快到考试时,你正温习较早要考的一、两科。
错误三、许多同学只懂得死啃课本笔记,而不会灵活地利用资料去答题。纠正指标:温习完一科功课之后,应该利用一天或半天的时间,约好三两个同学聚在一起,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刚温习过的功课提出问题,然后尝试作答,那样才能达到“活读活答”的目的。
错误四、许多同学认为要好好地读书,就要强迫性地将自己关在一处,然后长时间地持续读书。其实这样做法是弊多于利,因为人的记忆能力有如多块海绵,初时当全部海绵是干的时候,吸收资料易如反掌,但当前面的几块海绵湿透的时候,就应该稍停一下,让资料有机会被后面的海绵吸收才对,否则只有增加当事人的挫折感,又分散他的集中力。纠正指标:开始温习功课前,应该先做些软体操,使自己精神尽量放松,整个人进入最佳的读书状态。当你读到有“脑实”的感觉或发现不能再集中精神及记得新的资料时,你应该立即停止,去做一些可令你开心的事,然后才恢复温习功课。
错误五、许多同学不注重读书的环境,以为只要可以看书写字的地方就可以读书,这是不对的,因为在不适当的地方读书或长时间地在同一个地方读书,会阻碍你的进展及令你对读书产生厌烦感觉。纠正指标:好的读书地方要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及噪音少。同时,在尽可能范围之内,最好有多过一处的读书地方,能够不时地转换一下读书的环境,会帮助你保持对读书的兴趣
错误六、许多人认为读书时不应该作乐,这是错的,因为长时间地用脑,会使人精神紧张及思考力迟钝。纠正指标:读了几天书后,应该容许自己有半天或整天的假期去进行一些纯体力活动。最好是将自己的体力尽情消耗,然后你自然会争取充分的休息,之后你又可以再进入战争状态了。
错误七、面临考试的同学,难免有心理上的压力,或甚至闹情绪。许多人认为在这段时期光阴宝贵,所以不肯花费霎时间寻求辅导,结果反而被心理问题干扰了读书情绪,成绩不如理想。纠正指标:有情绪问题应当马上向自己信任的亲朋倾诉或寻求专业辅导,这两种程序只会花费你少许时间,但如果你置之不理的话,它会变成一个死结,严重地影响你各方面的进展。其它指标:面临考试的同学们应该特别注意本身的饮食及确保有充分的睡眠。除此之外,同学们可以学习一些肌肉松驰或静坐法,以便有需要时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平复紧张烦躁的情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2:41 , Processed in 0.23295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