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瞿学武:深圳纪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4 07:4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深圳纪行
                                                                                            瞿学武

引子
深圳,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前沿城市。在经济层面,深圳无疑是走在了最前面;在文化教育层面,深圳这个曾经的文化沙漠也已蔚然而成绿洲。经济发达,文化教育自然发达,要不怎么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呢?这次,我又一次来到了深圳,又一次亲身感受了特区跳动的脉搏,又一次身临罗湖体育馆,聆听和感受华语教学的博大精微,也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发展就是硬道理”的话语有了更深切的感受。是啊,民族要发展,国家要发展,每个人都要发展啊!

坚守不辍的于永正老师  
又看到了满头华发的于永正老师,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于老师年逾古稀,本应在家含饴弄孙,安享晚年,却仍不弃教坛,南北奔走,耕耘不辍,创新不断,这份坚守,真够让人感动的。
于老师不远千里,从徐州赶到深圳,不料课件出了问题,大师毕竟是大师,宝刀不老,临危不乱,临场发挥,给我们演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作文指导课。台上,于老师循循善诱,亲切和蔼,举手投足都是戏。师生扮演猴母子,眉飞色舞,抓耳挠腮,活脱脱猴模猴样,观者忍俊不禁,台下掌声连连。于老师童心未泯,教学趣味盎然,教得简单,教得明白,教得有趣,颇有古拙之趣,简约之美。

佳作迭出的王崧舟老师
王崧舟老师屡为教学盛会的座上宾。他的课已经不止于“课”了,应该叫做“艺术品”才对。他的每一节示范课都美轮美奂,让人高山仰止,叹为观止。
这一次带来的《孔子游春》更是令人惊艳。我不知道王崧舟老师是怎样研读教材和设计教案的,我只知道他肯定是“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吟妥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王松洲老师的推敲之功,无人能及。虽然小语界也有对王老师“诗意语文”非议的声音,老师当中也对王老师或有成见,但毋庸置疑,王崧舟老师是小语届为数不多的能够与中学语文教师甚至与大学中文教师比肩的大师级教师。我虽不能至,心实向往之。

                    有料有种的郭初阳老师
郭初阳,一个具有争议的中学语文教师。我了解他最初还是来自叶才生校长的推荐,后来看了他主编的分析小学语文教材弊端的书,其人其言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一个体制内的教师,在有人挤破头要进入体制,甚至不惜“死在体制内”的今天,能够毅然决然跳出体制,独立门户,殊为不易。他创建了“越读馆”,聘名人讲课,请高人指点,自己带领一群志同道合者矢志不渝地进行着教育的“革命”。他追求有趣、有料、有种的课堂。
我特别欣赏他的“有种”。我们北方人经常会说:“有种你就说!有种你就来!”有种就是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胡适任北大校长时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大胆就是“有种”。我们中国人浸淫封建礼教儒家思想日久,一部分人形成了唯唯诺诺、人云亦云、不敢仗义执言的国民劣根性,就像鲁迅先生所言的成了“做惯了奴隶的人”。钱学森在弥留之际留下了“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中国教育培养不出大师级人物?我以为,是我们教育中的批判性远远不够,不敢批判,就缺乏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进一步的发展。郭初阳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起初囿于惯性,欲言又止,在老师一次又一次地鼓励和带动下,孩子们说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创见,观点交锋,畅所欲言,生生把一潭静水搅出朵朵浪花来。可见,有时候,不是学生不敢说不会说,是老师的某种不作为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就像鸟被剪断了翅膀,车被卸掉了轮胎一样。
郭初阳老师的课的确让听者耳目一新,为之振奋,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新鲜的风吹进中国当下的教坛,拂动涟漪,荡漾清波,卷起千层浪。

                   不走寻常路的管建刚老师
管建刚老师这一次深圳之行有些出人意料,他没有上演他的拿手好戏——作文讲评课,而是带来了一节说明文《春联》。“管大”到底是“管大”,出手就是不凡,把个本来可能枯燥乏味的说明文上得有声有色。看来,一个老师,就像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大侠一样,内功深厚,就可以拈花为镖,折木当剑,不管什么文体的课文,都可以上得游刃有余。我最欣赏的是管老师对对联的分类组合,对课文的进行了重新的排列组合,在反复地重组练习中,学生掌握了许多的对联,明了的文章之道——天下文章一大套,看你会套不会套。我觉得这真是管老师的神来之笔,得意之作,佩服佩服。

                    “赵本山”赵志祥老师
老顽童赵志祥老师这一次又有上佳表演。之所以用表演这个词,是因为赵老师就像赵本山一样会忽悠。学生在他的忽悠下,开心地读,开心地说,开心地写,一堂课四十分钟,往往让人产生错觉,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赵老师偌大年纪,在台上中气十足,四处游走,把每个学生都照顾到了,光凭这股劲头,就让人不由得不佩服。学生喜欢老师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幽默,赵老师的课我听过几节,总的印象是上课上得非常有料有趣,光有趣还不行,还要有料,既有料又有趣,才是一个老师最受学生喜欢和尊敬的。向赵志祥老师学习!向赵志祥老师致敬!

                    前途不可限量的罗才军老师
罗才军老师是青年新秀,其嗓音浑厚,话语动听,教学大气,已渐成风格。这一次,罗老师上的是科普性的说明文《蝙蝠和雷达》,怎么说呢?按照成尚荣先生的评价,这一课上得精彩极了。成尚荣先生在一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对罗老师的这一节课多次提及,不吝褒奖。我以为,这一课当得了这样的好评。不在现场聆听,是没办法感受这一课的种种妙处的。更为可贵的是,罗才军老师独辟蹊径,积数年之力研究说明文教学,业已在这一领域开疆拓土,颇有成就,标志之一就是出版了他关于说明文研究的专著《问道语文》。罗老师现场签名售书,形成强大气场,粉丝众多。罗老师是我最欣赏的一位青年才俊,我断言,再经过数年的历练,罗老师一定会成长为中国小语界的扛鼎甚至领军人物之一。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大陆的语文教学风声水起,传统文化一向深厚的台湾的国语教学更当仁不让。听了几位来自台湾的老师、学者的课和讲座,感觉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几位台湾老师细声慢语,像拉家常般的上课方式让人耳目一新。我听到了“茶馆式”教学,也知道了升级版的“新茶馆式”教学,从台湾老师的课中,我又知道了“群文”阅读教学(即一堂课上同时讲几篇同主题文章比较阅读),这种教学很难把控,很难有标准答案,因此,老师就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读自悟,互动评价,老师游走于课堂,插科打诨,穿针引线,甚至“挑拨离间”,一次又一次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和探究。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是我们大陆极少看见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许台湾有相对融洽内蕴深厚的文化教育环境,相对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应试氛围相对比较宽松,老师才会看得更远,教得更从容,学生也会放得开,学得活。而我们,有时候,受制于应试日趋激烈的大环境,胳膊拧不过大腿,心有余力不足,大环境没有改变,小环境也好不到哪里去。部分的教育改革犹如“带着镣铐跳舞”,美则美矣,就是自由不得。

尾声:
校内教研精彩叠出,出外学习开阔眼界,真应了孔老夫子的话“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越是学习,越觉得自己啥都不知道。有时候真想“姓名粗记犹可休”,感叹老师真不容易!做知识分子真不容易!有时候又想“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毕竟有知有识受人尊重多好啊!所以,还得“不需扬鞭自奋蹄”,还得“活到老,学到老”,还得“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感受太多,言不及义,草草数言,与君共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5:33 , Processed in 0.15774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