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大春教你如何打好写作文的底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6-26 00:4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大春教你如何打好写作文的底子
徐秋玲

《文章自在》 张大春 著 台湾新经典图文传播公司 2016年4月版
●徐秋玲(中学教师,台湾)
朋友说:“不要乱下指导棋。教与不教,有时都是一种天人交战。有时不教是为了教。真正的境界不是教得多好,花拳绣腿。而是有多想学,教才有意义。境界大概也是种天赋。有能与不能,可为无为之别。庖丁解牛之际,技与艺的差别。”如此说来,作文能教吗?有孔子所言的“不屑之教”或“不言之教”吗?身为语文老师,原罪也好,天职也罢,应该很难有说“不”的权利,更何况作文还作为考试升学的科目或内容之一。小说家张大春的新书《文章自在》,明白揭櫫他对写作的看法与教法,让身在教学现场的我感触深刻。
就像教练与球员间的关系,不打球的教练教得出好球员吗?作者在书中如此写道:“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并不写文章,但是所有的国文科教师都必须随时教作文、考作文、改作文。台湾的教育主管当局只好辩称:作文是训练基本表达能力,不是培养专业作家。而我却要说:如果不能以写文章的抱负和期许来锻炼作文,不过就是取法乎下而不知伊于胡底,到头来我们所接收的成果就是一代人感慨下一代人的思想空疏、语言乏味、见识浅薄。”作品的评价高低是另一回事,但若老师本身没有写作的习惯,在批阅学生作文时能否提供更切近具体的评点?如果自己欠缺对书写的敏感与要求,对浮泛笼统的文章又该如何以自身经验望、闻、问、切?
张大春以为说话是写作的训练,去除赘字与口头禅,以自己的话重述事件,何尝不是一种写作的完成?是以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即是一种写作的示范:融通资料后以自己的话语加以阐述,脉络分明,举例不俗,有悬念的设计,有生活的延伸,这自然不是只知抄板书、照书念的转译匠所能做的,莫怪乎李开复日前曾提出,“最大白领失业潮将来袭,有四种‘师’将会消失,哪四师?就是医师、教师、律师、分析师,因为机器人可以学得快、学得多,重点是,不会累。”当Google取代记忆性的知识,AI建构写作软件,作文教学唯一无法被取代的,便是来自教学者个人独特的写作经验与体悟,所以卢梭说:“我们真正的教师,是经验、是情感,除了人在他自己的情境之中,永远学不到什么是有益于他的东西。”
写作的要点无非是有情有思。现在的学子身为网络一代,习惯和虚拟空间的人事物打交道,有时请学生看篇文章发表感想,他的回答竟然是“无感!”又或是“我不知道要说什么。”但一低头看手机,则是津津有味、不可自拔。我赞同张大春所说的:“我们今天教中学生写作文很难,那是因为他们在当小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就给打坏了底子。我们从小教孩子作文,就只教他们应和题目。什么是应和题目呢?说穿了,就是说教;就是抢着、忙着、急着给答案。”也因此大考命题的方式一直试着修正,从中学会考的以生活经验为主,到高中学测指考的思辨性取向,无非是想要跳脱标准应对的一种尝试。当学生能感受到“这个世界与我有关。”从无关到有关,一篇文章的写作动机就这么产生了,进而愿意对许多不见得有用的事物产生好奇、并加以探索,这便是作文的趣味了。
书中的《作文十问》,让我甚为受用。像是第一问:“考作文应该吗?”作者直指核心地回应:“一个能虚心累积的文化不怕考任何东西,只有急功近利到不能好奇求知的地步,才会问:‘为什么要考这个?’‘为什么要考那个?’对于考作文有焦虑的人或许应该反向思考:其所焦虑者或许不是写作的形式,而是‘说话’,只有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的人才不能面对写作文这件事。考,不是问题。”考试是工具,并非罪恶,对于逢考必反的人,的确值得好好深思。至于语言之于写作的影响,在第八问中,张大春认为对写作文最有伤害的事情,是不经思索地说话,以及经常听那些不经思索而发表的谈话。目前电视台政论名嘴的夸夸其谈或某些综艺主持人的娱乐谈笑,其实都可见逻辑不明、用词讹误或举例不当的现象,对于精准明畅的写作原则,的确有所斫伤。
本书谈的既是写作,除了每篇篇末的附录范文外,自然也提出不少具体方法以供参考。像是面对命题写作时,不妨换一副思维,“把自己的文章当作谜面,把他人的题目当作谜底。你周折兜转,就是不说破那题目的字面,可是文章写完,人们就猜得出、也明白了题目。”或是一篇情节推动足够丰富的叙述文,通常包含三个能够带给读者快感的“S”─Surprise(惊讶)、Suspense(悬疑)、Satisfaction(满足),而持续制造读者对于这故事的多样悬念,便来自叙事次第的讲究,无论多么精彩的一个故事,总得想法子找个不同于寻常的方式来说,才能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于平日练习写作,不一定得坐在桌前拿出纸笔才能进行,“当你在等公车、搭捷运、或是穷极无聊想要骂那个迟到的家伙的时候,就可以作这样的练习——首先,想一句成语;其次,想这成语给运用在自己身上的一个事件;接着,想想在你所读过的各种文本之中(包括新闻、历史、小说、戏剧、电影、漫画都行)有没有在相当程度上吻合那句话以及那个经验的情节。一旦找到了——我就要和你一起说:Bingo!”虽然没有形诸文字,但是这整个思考的过程,就已经是写文章了。
从作文教学现场的观察与批判、写作原则的说明与示范,到古典诗文式微以及语文教育的思考,我感受到一名创作者化关注为实践的使命感,也看见有别于教学框架的写作设计。卢梭说:“不在把精确的知识教给爱弥儿,而在教他获取必要知识的各种方法,并教他去估计这种知识的真正价值,以及教他去热爱真理超过一切事物。”我想,这是《文章自在》一书所传达的讯息,也是作者念兹在兹的实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19 23:32 , Processed in 0.13996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