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22 11:25: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2013年6月


1.背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是中国教育界开展民间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唯一全国性组织。开展对国内外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调研是协会的重要工作之一。2010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为《规划纲要》),将民族教育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协会积极关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情况,对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调研,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国际母语日”活动,倡导实施民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行的双语教育。

2.中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现状。截至2011年底,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总数为2372.11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的少数民族在校生数为168.84万人,占学生总数的7.31%;高中阶段的少数民族在校生数为191.45万人,占学生总数的7.80%;普通初中的少数民族在校生数为492.22万人,占学生总数的9.71 %;普通小学少数民族在校生数为1044.02万人,占学生总数的10.52%。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少数民族专任教师数已达118.11万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33%。

3.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概况。“双语教育”是中国政府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同时促进少数民族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举措。在中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同时,《教育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规定:“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2010年颁布的《规划纲要》“民族教育”一章中,要求“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全面开设汉语文课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加强学前双语教育”、“国家对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培训、教学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支持”。其他地方各级政府也对学校教育中的语言问题做出了规定。
截至目前,正式列入中小学课程的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壮、彝、柯尔克孜、锡伯、傣、景颇等11个民族文字。还有一些民族语言文字在不同范围和程度上用于辅助教学和扫盲。以下将从双语教学模式、学习资源、教育质量、师资培训、理论研究、教材开发出版等不同方面展开论述。

4.双语教学的多种模式。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国基本建立了符合各民族语言文字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从少数民族地区不同实际情况出发,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四种基本教学模式:一是民族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文,二是汉语授课为主、加授民族语文,三是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部分课程用民族语授课,四是用民族语辅助教学等。无论哪种模式,民族语文均为必修课程。开设汉语课程(或民族语课程)在小学低年级开始,其他课程或者由民族地区自行编写,或者将国家统编教材翻译成民族文字,供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使用。在实施双语教学的实践中,各地都把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作为重要内容,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时安排上予以保证。

5.对民族语言学习资源的开发。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从资源建设项目中安排了数千万元资金支持民语教育资源建设,内容包括学科教育资源编译、民族特色的专题教育资源以及民语文资源开发。相关省区也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民语软件开发和民语资源建设。另外,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保存、保护少数民族语言。2008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调查收集当代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带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的实态、有声语料,并进行科学整理、加工和有效保存。到2013年,有声数据库建设已遍及江苏、上海、北京、辽宁、广西、山东、福建等地,大大丰富了少数民族语言的语料保存,为民族语言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6.关于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质量。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精神,有关省区相应制订了少数民族语文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制定了《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大纲》,并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试行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简称“民族汉考”MHK),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开展双语教育质量监测,努力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质量,培养民汉兼通人才。

7.双语师资的培养培训力度。近十几年来,多所民族院校设立双语教学硕士点,培养出既懂民族语文、又懂汉语文、也熟悉民汉两种文化的高级双语人才。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利用集中培训、脱产研修、跟岗学习和远程培训等多种形式培训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建立双语教师培训的学习交流平台和长效机制,做到面授与远程相结合、短期和中长期相结合、脱产研修与跟岗学习相结合、理论讲授与案例研究相结合,以满足双语教师多样化的培训需求,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8.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重视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30年来,各种形式的学术科研活动日益频繁,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理论研究的进展。马学良、王均等著名语言学家带头组建了从事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理论研究的学术团体——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从事少数民族教育和双语教学的教师及科研工作者,在教学实践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对有关双语教育和教学的教育规划、教育体制、教育类型、教学方法以及双语教学中的母语教学、汉语教学、外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辉煌成就。一批双语教学理论著作问世,例如《双语教育原理》、《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概论》、《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等,标志着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理论与双语教学法研究已经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

9.少数民族语言教材的开发和出版。一是民族文字教材编译出版机构每年编译出版教材3500余种,总印数达1亿多册,大大缓解了少数民族文字教材的紧缺状况。二是成立了跨省区的蒙古文、朝鲜文、藏文教材协作机构和教材审查委员会。三是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出版发行亏损实行补贴政策,以扶持少数民族文字教材的出版发行。中国目前使用21个民族的29种文字编辑出版幼儿、中小学、中等专业学校、成人、职业技术教育以及民族高等学校部分专业的教材。

10.“国际母语日”活动。从2006年开始,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邀请,每年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母语日”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历届活动深入内蒙古、云南、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邀请专家学者就保护母语、推动双语教育发展、弘扬多元文化等相关议题进行宣传、交流和研讨,共计近千人参加此项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经过多年实践和努力,“国际母语日”活动已成为国内传播保护母语理念、倡导双语教育、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信息交流、共享实践经验的重要平台之一,为促进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1.挑战与建议。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民族间和地区间经济文化交往更加频繁,新形势下的双语教育面临着挑战。民族语言文字资源的流失、双语师资不足、现有教师学历和学术水平偏低、缺乏对双语教学科研的重视等,制约着双语教育的发展。建议从教学资源、师资队伍、教学研究、发挥民间力量等方面着手,加大政府投入、给予政策倾斜、加强机制建设、鼓励社会关注和参与,推动双语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在教学资源方面,积极创造条件,继续做好少数民族文字资源库建设,加强民族文字教学软件和课件建设,不断探索少数民族语文的教学特点和规律,全面提高少数民族语文的教学效果。在师资队伍方面,加大培养双语教师的力度。首先,建议与地方高校签署定向委培协议,一方面缓解民族地区双语师资不足的压力,另一方面帮助地方高校优化学科结构,减轻民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其次,建议与教学水平较高的地区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定向交流计划,以支教、挂职锻炼等形式借调优秀教师到民族地区“传经送宝”。在科学研究方面,充分重视教研工作,建议推动跨校特别是与地方高校的教研合作,高校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中小学教师一线经验丰富,两者结合既有助于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又促进双语教育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相得益彰。在发挥民间力量方面,建议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优势和影响力,例如通过协会开展的“国际母语日”活动宣传双语教育的理念和最新理论成果,从多方渠道争取更广泛的民众关注和参与。

12.结语。实施双语教育是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措施,反映着一个多民族国家对待民族问题的基本态度和民族关系的融洽程度。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将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1:01 , Processed in 0.05670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