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岩城见一:日本与中国水墨艺术在地道与实在中交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 13:5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岩城见一:日本与中国水墨艺术在地道与实在中交流
来源:东方美术网
岩城见一教授(左)与此次采访的翻译王涿教授(右)

    岩城见一教授,著名学者。1968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哲学科(美学美术史学),现任近代国立美术馆馆长。此次“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上,岩城见一教授担纲日本策展人,并带来了“日本现代水墨展”,向中国观众很好的展现了日本画家对日本当代艺术中的水墨元素及日本艺术的传统精神的独特理解。

    12月11日,以“当代艺术与东方因素”为主题的“第六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学术演讲会”在深圳画院举行,岩城见一教授在会上发表演讲。会后,美讯在线-东方美术网对其进行了独家专访。

    采访时间:2008年12月11日
    地    点:深圳画院
    采 写 人:高梦婕  唐平


福嶋敬恭 《Mind Garden》

    东方美术网:请问您策划此次“日本现代水墨展”的初衷是什么?期望能达到怎样的效果?

    岩城见一:作为我来讲,我是想看一下,中国的艺术爱好者或者艺术家,对于日本画家以及日本绘画是抱着怎样的一种态度。

    东方美术网:那现在你了解到了吗?

    岩城见一:嗯。目前为止还不太了解。只是听到有人说看着还挺有意思的。但是具体到底他们看过是怎样一种感觉,我们还没了解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13:51:48 | 只看该作者

SZ 《virtualactual,Generation,Transformation,Fludity》

  东方美术网:您的演讲中提到了日本现代水墨画已经与新媒体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您能否在这里详细地跟中国朋友分享一下这种结合具体体现在哪呢?

  岩城见一:在日本,所谓的“新媒体艺术”其实表现方式有很多,也都分门别类。说实在的,这个话题仅用两三句话是绝对说不清楚的。其实,艺术家们更多的是将我们人类眼睛能看见的,耳朵能听到的事物试图表现为新媒体。

  还有一种就是随人而动的作品,这些作品也在不断的以全新的手法表现出来。这次我们日本画家带来的这样一部作品,就是当你看这幅画的时候,给你带上一个测定的装置,边欣赏画边听声音,测试你的脑波,你脑波的变化也影响着画面的变化,这幅作品也正是我们为本次画展特意创作的,就是想从中找到水墨的感觉,我们称之为“移动的水墨画”。

  东方美术网:如今在中国,也在将水墨画与新媒体结合起来,人们称作“一个转型的探索时期”,不知道在日本是不是也处于这样一个探索时期?

  岩城见一:中国的作品我们已经在博物馆看见了。这个呢,其实说到底还是作为一种“新媒体”到底是指什么?它是一种扩张我们感觉的机器,我想我们需要这么理解。如果没有“新媒体”的帮助,也许我们对很多事物没有任何感觉,可一旦有了这些“新媒体”,我们发现原来世界是这样的。比如说在某些场所,会有人限制我们说把手机关掉。为什么要关掉呢?因为它有电磁波,可是你能看见这些电磁波吗?答案是不能。但是它确实是存在的,那么我们通过某种机器设备,某种媒体我们就可以测试出它是有磁场的,我们每天都被包裹在这些磁场里,这就是依靠媒体来实现的。所以在我看来,人类靠自身肉体不能识别的物体、事物,媒体都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它。所以说,作为“新媒体”艺术,它的艺术价值也就显而易见。

  “新媒体艺术”不只是放任其自我表现,更多的是加入了我们人的很多想法意识,让它如何变得更好,运用媒体创作出比原来更好的作品,这恰恰是新媒体艺术所追求的目标。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13:52:37 | 只看该作者

津上みゆき View-at1115a.m. 7Jun. 2008 227.3×181

  东方美术网:中国现代水墨随着社会的多元化也在发生改变,人们对水墨画的评判标准已不同于以往,那么请问如今在日本评判现代水墨画的标准是什么?

  岩城见一:在日本水墨画发展的情况与中国还不太一样。在日本,学习水墨画,办类似画展的人数相当有限。大多数的人们把它当兴趣爱好在进行着,所以就谈不上有一个很公开的评价标准。但是,刚才我也说到,对于水墨画的研究在日本的美术史上是占有一席之地的,而且文献资料也是相当丰厚。所以说,我们相信在日本,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培养对水墨画的兴趣,愿意对它进行研究。

  东方美术网:亚洲水墨文化是同脉相承,但是其中却不尽相同,最后我们想请问您如何看待中日两国文化艺术互相学习、交流的过程?

  岩城见一:这个呢,在我看来,我们不是依靠什么样的命令在交流,而是自然而然的,大家都认为是在一种需要的情况下进行交流的。大家都需要这种学习,相互之间都认为很舒服,就像我和王教授这种关系,就感觉到这种交流非常实在。包括这次办画展,我们与中国主办方这边进行过多次的交流磨合,这边说:来,我们一起策办这样一个画展,我们那边就很愉快的接受说,我们派去某某画家,这边说,不够,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人。等等类似如此的对话,那么经过几番来回的这种交流,最后我们共同举办了现在你看到的这么出色的画展。这种学习磨合在我看来就相当的实在,相当的优秀。知道开幕前,中方还在帮助我说把这变一变,把那也变一变。这种帮助就很实、很地道。

  经过这种实实在在的交往,日本的画家来到中国后,发现原来中国的画展是这样布展的,也许我们回国后也能学习他们的布展方法,这样,就使得这种交往深入到了很实在的地方。我想我们都需要共同地把这种交往延续下去,延续到更多更深的层面。

  东方美术网:好的,非常感谢岩城见一先生接受我们的采访,也非常感谢王教授的翻译。再次感谢两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30 17:30 , Processed in 0.08103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