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时小说书万象,三月文章为民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8-9 23:1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时小说书万象,三月文章为民生——忆作家何申
张瑞田《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7月22日   07 版)

    何申(右)和作者张瑞田合影

    何申书法作品



  2020年2月21日,何申在承德辞世。时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处于紧张状态,无法举办相应的悼念活动,我们与何申只能隔空告别。得知何申辞世的消息,我在微信朋友圈中留言:“著名作家何申先生今天在河北承德辞世,享年69岁。先生也是勤于笔耕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应邀参加了多次作家书法展。他的逝世,也是当代文人书法创作的重大损失”。

  何申是天津人,1969年到塞北山区插队,1976年于河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承德市,从事文化宣传工作。曾担任承德市文化局局长、承德日报社社长等职务,并被选为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因小说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关仁山、谈歌并称为当代文坛的“三驾马车”。

  我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阅读他的小说的,中篇小说《年前年后》《穷县》《一乡之长》等,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北方农村的苍凉、浑厚,农民生活的艰难、贫瘠,以及向命运挑战、脱贫致富的坚定信念。那时,我还年轻,对先锋文学着迷,读何申小说总觉得疙疙瘩瘩的。后来,看到何申所讲的一段话,我释然了。他说:“在写农村基层干部的同时,我又写了大量反映农民生活的作品,我知道现今他们的日子比我插队时强了许多,但山区条件限制着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人为的因素,使这里的农民生活仍然困难,不少人还没有脱贫,我衷心地盼望着他们早日脱贫走向富裕,我为他们的艰难而着急,于是我就把他们的生活状态写出来,起码是一声呼吁吧!让人们不要忘记我们这个大家庭还有穷人,尽管这个穷的含义和先前不一样了,但每年人均几百块钱的日子,说到哪里也是艰难的······中国有那么多农民,能为他们办点有益的事,对我来说是一种幸福的安慰”。

  这是何申1996年说的话,彼时“三农问题”是国家的大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寻找良策以对,尽快让农民富裕起来。何申有着多年的插队生活,熟悉农村,了解农业,关心农民。他用自己的小说,表达对中国农村的关心,对农民生活的忧虑。何申有生活,他写作也接地气。1997年,中篇小说《年前年后》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这时候,我只是何申的读者,彼此没有联系。

  知道何申擅长书法,是他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后。文学界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案以及在京的生活,媒体一直关注。有一天,我在《文艺报》看到了对何申等人的报道,他们在会议结束时,在一个书画笔会上,挥毫书写,点染丹青。报纸上还刊登了何申一幅笔墨酣畅的书法。我记住了这个场景。

  此后,与何申交往,媒介就是书法。

  得到何申辞世的消息,我到书房找到何申的小说集《乡村无眠》,这是2015年出版的书,收有《年前年后》,我下意识地读了下去,“往年一进腊月,各乡镇早早地就老和尚收摊吹灯拔蜡放众人回家喝酒去了”。今年的腊月过去了,正值正月,何申再也不能“吹灯拔蜡回家喝酒”了。这句话,让我的心情无比沉痛。

  这本书有何申的简介,关键词有“作家”“书法家”,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全委、河北省作协副主席”“三驾马车”“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人民文学》《当代》《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奖获得者”,等等。其中一条,让我怦然心动——书法作品“入选中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日本国会议员书画展”。我看着这行字,思绪回到了十四年前。

  我就是通过“中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日本国会议员书画展”,同何申联系上的。

  彼时,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为了促进中日友好,共同举办了这次书画展览活动,旨在以书画联展的方式,让两国知名人士的关系温暖起来。我担任本次书画展览组委会的秘书长,负责这项工作。能书擅画的中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很多,也许心中的文学情结使然,对文学界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格外关注,我开列了文学界有书画专长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名单,如王巨才、杨匡满、张贤亮、贾平凹、舒乙、翟泰丰、谭仲池、赵丽宏等,当然,也包括何申。很快,约稿函寄往河北承德。

  很快,何申寄来了参展作品,并附有短笺——

  瑞田、王玲同志:您们好!

  今年两会期间,参加中国作协的活动,得到“征稿函”,很高兴。

  我也喜爱书法,但水平有限。考虑到自己已是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为表示对此次活动的支持,就写了一幅字寄上。

  随信附名片一张。

  顺祝书画展圆满成功!祝二位心情愉快

  何申2006年3月23日

  信中提到的王玲,是书画展组委会的秘书,她打开了何申的邮件,把他的书法作品贴在墙上。我正紧锣密鼓地征稿,记得刚与韩美林辞别,回到了位于南黄城根的办公室,王玲告诉我,何申老师的书法作品寄来了,我点点头,走到何申的书法作品前,认真拜观。

  这是一幅对联,内容是“四时小说书万象,三月文章为民生”,不讲平仄,偶句也欠推敲,联语切合展览主题。款识为“岁次丙戌夏热河何申”,钤印两枚,一是朱文“何申”,一是白文“三驾马车”。行草书体,用笔辛辣,结字含蓄,没有何申书法惯常的“长枪大戟”,难得的节制、内敛。后来,我读到何申的随笔《作家的“字”》,他提到了创作这幅字的初衷:“‘四时小说书万象,三月文章为民生’,意思是我长年写小说,写的是人间万象;到了三月开全国人代会,写的是建议、议案,等等,主要就围绕着国计民生去考虑了”。这幅作品作为“中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日本国会议员书画展”的参展作品,在国家博物馆展览大厅亮相,我向与会嘉宾介绍“四时小说书万象,三月文章为民生”的作者是一名小说家时,几位读过何申小说的人连连称赞:有文采,有文采。

  此后,与何申见面,我说,参加“中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日本国会议员书画展”的那幅书法作品,应该是他的代表作。他哈哈笑起来,说:“以后我常写‘四时小说书万象,三月文章为民生’”。

  书万象,为民生,这两个词常常让我想到作家的责任,文章的意义。

  与他第一次见面是在承德。那是2009年的秋天,去承德参加郭小川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当天晚上,我们在下榻的酒店见面了。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因为有了多次的电话联系、手札往复,彼此并不陌生。那天晚上,我们谈得最多的是书法。他告诉我,自己在天津长大,父亲对他说,“你必须写一手好字,往下这辈子就不愁吃穿了”,他听父亲的话,以后写完作业,就要临帖写字。读小学时,他常去天津的荣宝斋闲逛,有一幅字让他记忆犹新,那是一幅草书,他只认识开头的“鲁迅”二字,这幅字诱惑着他,有了时间就跑去看看,直到这幅字被人买走,他才悻悻而返。文革期间下乡插队,因为有写字的专长,被公社借调,写材料,写标语口号。直到上了大学,有了工作,生活平稳,开始写小说。很快写成了著名小说家,“有一年去湖南在曾国藩旧居,下大雨,身上都湿了,人家铺了纸让写诗,我灵感突至,说行了我现在正是湿人(诗人),一首七律马上出口并流畅写就。往下这闸门就开了,日后但凡参加笔会,就多由我作诗写字。参加中国作协七代会,我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当场写了不少字,还有人转手卖给了外宾”。

  道理也简单,何申是文学名人,他的书法自然被推崇。

  从承德返回北京,我与斯舜威共同策划了“心迹·墨痕:当代作家学者手札展”,这是同人展,参展人员由我们确定,何申名列其间。我给何申写了一通手札,与征稿函一同寄往承德。何申收到了我的手札和征稿函,他对“手札展”给予肯定,表示支持。不久,他的参展作品寄来了,是诗札,他以行草书抄录了自己的旧体诗作,字迹开张,有着浓郁的书卷气。这幅作品体现了何申毛笔书写的水准,历经北京、烟台、大连、杭州、深圳、东莞、石家庄等地的巡展,至今还有观众、读者记得。

  从“心迹·墨痕:当代作家学者手札展”以后,我集中精力关注当代文人书画的书画创作,以此为题材,策划了一系列关于作家、学者的书画展、手稿展、手札展。这些展览,基本上都有何申的作品,要么是书法,要么是手稿、手札。我也发现,耳顺之年以后的何申,对书法更为热爱。我看到他关于书法的一段话,讲得情真意切:“个人书法技艺的进步,归根结底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结果。而学研之所得,往往又是不断发现自己的知识断层何在,书法感悟差在哪里,于是就再读再写。学古人学今人,也相信自己。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大概就是我的笔墨之缘的新追求吧”。

  有文章之爱、书法之长的晚年一定是幸福的。常在报刊上看到他的散文随笔,也不断在一些书法展览上看到他的书法,觉得在承德的何申过着传统文人的生活,悠哉乐哉。期间,我也去过承德,几个人见面,写字喝酒,难得的快活。

  2018年,得知何申身染沉疴。在北京,经常见到“三驾马车”之一的关仁山,从他的口中得知何申的一些情况,依旧作文写字,乐观、豁达。我通过微信向他问候,他只是轻描淡写地敷衍,更多地还是谈写作和书法。2019年春,他在给我的一通手札中说道:“当下文人,特别是写小说的,不少人年龄大些,都不约而同喜爱书法了。如我们‘三架马车’。以我个人体会,这种‘转移’实则是在文化上的更深一步的学习和进取。为了书法,必须再读历史,再习文字,即便我这等年龄之人,一旦涉及繁体字,也几乎是重新学习。学了之后,感觉得到了太多的新知识”。

  何申讲的是事实,当代作家对书法表现出格外的热情,这是传统文化基因的使然。同时,社会分工的细化,硬笔的广泛使用,毛笔书写已不是人人可以为之的了。于是,何申有了“必须再读历史,再习文字”的想法。我回复时说,“再读历史,再习文字”是当代作家书法从名人字步入文人字的必经阶段。这一年,何申经常把他的书法通过微信传给我,我们也会就某一幅字、某一个字进行讨论,有一些不错的字,我也会介绍给朋友或我自己买下来收藏。

  睹物思人。想念何申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翻开他的书,读一读他的旧作,也会展开他的书法,静静看着那几行熟悉的字迹。作为当代著名作家,他给我们留下的书法作品份量很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5:34 , Processed in 0.11231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