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4|回复: 0

新时代叶圣陶编辑思想的现实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8 08: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时代叶圣陶编辑思想的现实意义 作者:彭秋龙

来源:《出版与印刷》2018年第3期P67-73
作者单位::立信会计出版社有限公司
DOI:10.19619/j.issn.1007-1938.2018.03.015
摘要:叶圣陶是中国编辑的典型代表,他在70 多年的出版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编辑思想。文章从叶圣陶编辑思想的形成过程、背景、具体实践及内涵等方面,对叶圣陶编辑思想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以期为新时代编辑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叶圣陶;编辑思想;编辑;新时代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
总结编辑思想,可以更好地指导出版工作,推动文化繁荣。叶圣陶在出版实践中形成的编辑思想,对今天的编辑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以叶圣陶的著述及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叶圣陶编辑思想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为新时代编辑人员提供参考。
二、叶圣陶编辑思想的形成过程及背景
1. 叶圣陶编辑思想的形成过程
叶圣陶是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众多领域都有所成就,但他从事时间最长的职业是编辑。他曾说:“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我当过教员,又当过编辑,当编辑的年月比当教员多得多。”[2] 他还公开表示,“作家不是我的职业”,“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第一是编辑,第二是教员”。[3]
叶圣陶从1909 年编辑《学艺日刊》,到1984年审读完他编辑生涯的最后一部书稿,有70 多年的编辑经历。他的编辑经历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9—1915 年,叶圣陶与同学创办《学艺日刊》《课余丽泽》。这是他编辑工作的萌芽阶段。第二阶段:1915—1922 年,叶圣陶在这一时期虽然参与了一些编辑工作,如1915 年开始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22 年与朱自清等人创办《诗》月刊,但他的主要职业还是教师。这是他编辑工作的发展阶段。第三阶段:1923—1930年,1923 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做编辑,编辑成为他的正式职业。他参与编纂《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其间还主编了《小说月报》《公理日报》。这是他编辑工作走向成熟的阶段。第四阶段:1931—1948 年,他加入开明书店,编辑出版了《开明国语课本》《开明新编国语读本》《文心》《中学生》《开明少年》《中国作家》《进步青年》等书刊。这是他编辑事业的转折期。第五阶段:1949—1984 年,叶圣陶先后在国家出版、教育机构任要职,如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等,他主持和领导中小学课本的编辑出版工作。这是他编辑事业的顶峰。
2. 叶圣陶编辑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方面,叶圣陶编辑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有关。叶圣陶出生于1894 年。近代的社会变革无疑对叶圣陶的编辑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思想的传入,使得新旧文化发生碰撞,为民国出版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第二,戊戌变法失败后,知识分子开始寻找其他救国路径,如张謇采取“实业救国”,张元济探寻“教育兴国”。1902 年,张元济加入商务印书馆,办起编译所,并聘请蔡元培为第一任所长。张元济认为“吾辈当以扶助教育为己任”,将教育与出版结合起来。这对叶圣陶的编辑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叶圣陶在《我和商务印书馆》一文中说:“我幼年初学英语,读的是商务的《华英初阶》,后来开始接触外国文学,读的是商务的《说部丛书》(最近重版了林纾译的10 种);至于接触逻辑、进化论和西的民主思想,也由于读了商务出版的严复的各种译本(最近全重版了)。我的情况决非个别的,本世纪初的青年学生大抵如此。可以说,凡是在解放前进过学校的人没有不曾受到商务的影响,没有不曾读过商务的书刊的。商务为我国的出版企业也做出了楷模,引进了国外的先进印刷技术,培养了一大批编辑、出版、发行的从业人员。”[4]631923 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做编辑,与商务印书馆早年对他的影响不无关系。第三,中国近代出版界人才辈出。近代出版家除张元济和叶圣陶外,还有陆费逵、王云五、章锡琛、邹韬奋、胡愈之、张静庐、徐调孚、赵家璧、潘序伦等,他们为中国近代出版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近代还出现了一大批人文学者,如梁实秋、李叔同、朱自清、钱穆、胡适、钱锺书、老舍、沈从文、蔡元培、罗振玉、章太炎、俞樾、孙诒让、杨守敬、王先谦、严复等,这些人文学者为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和人才基础。第四,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的影响。从叶圣陶的长篇小说《倪焕之》中,可以看到五四时期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个教师的思想变化过程。这一作品折射出了社会变革对近代知识分子的影响。
另一方面,叶圣陶编辑思想的形成也与其人生经历和个人品格密切相关。首先,叶圣陶既受过传统私垫教育又受过新式学堂教育,这使他不仅拥有扎实的国文基础,还拥有开阔的眼界。其次,从1912 年叶圣陶任苏州中区第三初等小学国文教员开始,到1923 年他进入商务印书馆做编辑之前,教师一直是他的主要职业。有教育工作经验的叶圣陶,开始自觉从教育的角度思考编辑工作的性质与功能,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编辑思想。最后,叶圣陶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爱国救国、开启民智、服务社会,是近代出版家共同的追求,这也是叶圣陶编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叶圣陶编辑思想的具体实践
1. 文学创作
叶圣陶一生著述颇丰。1923 年,叶圣陶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8 年,他创作了长篇小说《倪焕之》。据不完全统计,叶圣陶创作小说127 篇、散文1096 篇、诗词645 篇、童话41 篇,撰写书信136 封,编写的语文课本近百种。叶圣陶著作总字数在1000 万字以上。[5]
以《倪焕之》为例,这篇小说描述的是小学教师倪焕之满怀救国理想投身教育和社会活动,经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等事件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其陷入悲观和绝望中,最终郁愤而死。这部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是叶圣陶提出的“文艺作品应该反映时代,应该负担起唤起读者、改革社会的责任”[4]4 的具体体现。
2. 出版杂志
叶圣陶主编过多种知名报刊,如《公理日报》《小说月报》《妇女杂志》《中学生》《光明》《开明少年》等。参与编辑的报刊则更多。
以《中学生》杂志为例,《中学生》杂志创刊于1930 年,是当时最受青少年学生喜欢的读物之一。1931 年,叶圣陶开始主编《中学生》杂志。他为《中学生》杂志设立了众多的特色栏目,有思想指导类、知识普及类、时事评论类、读者参与类和特辑,内容丰富多样。
《中学生》为青少年学生开辟了第二课堂。《中学生》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对青少年学生普遍关注的各类问题进行专题指导,解答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困惑,为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公民而不懈努力。值得一提的是,叶圣陶帮助读者解决疑难,是通过与他们交朋友,从旁指点,共同进步的方式,相当于做读者的顾问。这一方式既能有效地帮助读者解决实际困难,也给学生保留了思考和选择的权利。
《中学生》以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文字深入浅出。它的宗旨是辅导中学生文化学习,传播文化知识,指导学生,解答疑问。根据社会形势和读者需求,《中学生》各个时期的出版侧重点有所不同。20世纪30 年代,有很多青年学生失学失业,叶圣陶一方面大力鼓励青年学生不要气馁,要自学;另一方面帮助他们介绍合适的岗位。抗日战争时期,《中学生》侧重于宣传抗日主张,提出民族利益超过一切。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学生》积极传播反内战、争民主的思想。
3. 编辑教材
叶圣陶主持出版了《开明国语课本》《开明新编国语课本》等国文教科书,还编撰了《国文百八课》《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文章讲话》《文章例话》《文心》等众多国文辅导读物。
以《开明国语课本》为例,《开明国语课本》是叶圣陶和丰子恺在1932 年共同编写的小学教材。在语言表达上,《开明国语课本》采用纯真质朴的语言,力求贴近儿童,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在内容上,一方面必须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要贴近儿童的生活,适应儿童的心理;在形式上,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既有利于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又能使阅读充满趣味性。丰子恺负责插画和教材文字手写体,叶圣陶(课本署名叶绍钧)负责课文的编写。叶圣陶在《我和儿童文学》一文中说:“在1932 年,我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编写了一部《开明小学国语课本》,初小八册,高小四册,一共十二册,四百来篇课文。这四百来篇课文,形式和内容都很庞杂,大约有一半可以说是创作,另外一半是有所依据的再创作,总之没有一篇是现成的,是抄来的……”
四、叶圣陶编辑思想的内涵
1. 爱国救国,开启民智
近代以来,出版家张元济、陆费逵等,都将出版活动作为开启民智的一种手段。叶圣陶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理念。叶圣陶主张通过基础教育改革,为国家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他提倡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学生发挥聪明才智,不断练习,获得更多的领悟,加深对功课的理解,从而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攻关能自勉的主动境界。
叶圣陶希望通过办刊和写作来达到“开启民智”“服务社会”的目的。叶圣陶说:“办刊物是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表明自己的态度。”叶圣陶主编的《中学生》《公理日报》等刊物表达了鲜明的爱国立场。“五卅惨案”发生后,上海各报不能据实报道这一事件,叶圣陶、郑振铎和胡愈之等人因创办了《公理日报》。《公理日报》是反帝爱国思想的产物。《中学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宣传了抗日救国的主张。
2. 出版工作也是教育工作
出版工作与教育工作有很多共同点,其中最大的共同点是两者都具有强大的社会教育作用,而且都是通过出版物来实现。叶圣陶说:“我们认为,我们的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做的工作,就是老师们的工作,我们跟老师一样……要诚恳地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的读者,给他们必要的条件,让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4]57 叶圣陶提出,编辑出版工作“是一种有力的宣传教育工具”,所以“不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都应当充分运用编辑出版这种有力的工具
叶圣陶认为,无论书刊内容的深浅程度如何,都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出版事业具有工业、商业和教育事业三重属性,而教育事业性质是其首要性质。叶圣陶“为人生”“为艺术”兼顾的文艺观、“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观和“出版工作也是教育工作”的出版观互为一体,既是其教育心得的凝聚,也是其出版工作经验的升华。
3. 有所为,有所不为
叶圣陶指出,“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出书出刊物,一定要考虑如何有益于读者;有所不为,明知对读者没有好处甚至有害的东西,我们一定不出。这样做,现叫做考虑社会效益,我们决不为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我们决不肯辜负读者”。[4]57
“有所为有所不为”体现的是服务读者、服务社会的出版理念。可以说,“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每个出版人应该坚持的底线。我们在追求出版物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出版物的社会效益。坚持有所为,将思想深刻、内容精良、制作精美的精品力作予以传播,发挥其正面导向作用;坚持有所不为,杜绝思想庸俗、粗制滥造的出版物流入市场。
4. 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编辑作风
编辑工作是烦琐而具体的,也是极其重要的。编辑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出版物质量的高低。良好的编辑作风是出版物质量的保障。叶圣陶说:“编书和写家信不同,写家信有差错,受害人少。编书、写文章有差错, 使读者受害,即使是小错,也成了大事。”“我们的读者是青年学生。刊物出了差错会以讹传讹,贻误青年。”[7]
叶圣陶清楚地认识到,出版物对读者的影响具有时间长、影响大的特点。因此,他认为“出版事业首先要抓紧撰著编辑这一环,不惮斟酌再三,不厌屡易其稿,务求做到尽可能的完善”。[4]30 叶圣陶提出,编辑“应该把自己负责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拿到天平上衡量一下它的轻重”。[8] 在叶圣陶看来,无论文章篇幅长短如何,“严格地说,都应当斟酌尽善,做到再不能更动一个字。”他对自己编辑出版的每一本书刊都提出严格要求。他提出,编辑应“对书刊中的每一个词句,每幅画片,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采取极端负责的态度”。[4]26 从编撰、审读、校对到印刷,叶圣陶从不马虎,认真对待每道工序。叶圣陶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编辑作风,促成了“开明风”的形成,在读者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5. 以读者为中心
叶圣陶强调,出版工作要“认定这么个方向,为的是为广大读者群服务……我们非好好地为他们服务不可”。[4]7 叶圣陶主张要从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以读者为中心”的思想表现在创作上,即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作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4]40
作者只有时刻想着读者,才能将其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跟读者交心。叶圣陶说:“写文章要顾到两个方面:要约束自己,要顾到读者。自己要尽可能写得准确、鲜明、生动,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要站在读者的地位上着想。我们和读者就是靠文章来交心的,这个一点也不能马虎。这就叫群众观点。” [9]
“以读者为中心”的思想表现在编辑业务上,一是要平等地与读者商讨问题,要跟读者交心;二是要学习群众的语言,使书刊能够为人民大众所接受,真正做到服务大众;三是要虚心地接受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倾听读者的心声,满足读者的需求;五是重视读者来信,及时解答读者疑问。
6. 重视编辑的学习和修养
叶圣陶非常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叶圣陶认为,编辑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在稿件删改过程中,真正做到对读者有益。因此,编辑人员加强学习不仅是对其自身负责,也是对读者负责。书刊要能传授知识,编辑要先搞清楚这些新知识。如果编辑人员对书刊涉及的知识一知半解,书刊中的某些错误就会和读者见面。
编辑人员要努力学习,在积累知识的同时,要消化知识,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出版工作中,深入浅出地传授给读者。
7. 发现与培养作者
巴金说过:“编辑的成绩不在于发表名人的作品,而在于发现新的作家,推荐新的创作。”[10] 叶圣陶以独到的眼力发现了大批作家,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茅盾、巴金和丁玲。他们的很多作品是经叶圣陶挑选并发表的。巴金回忆说:“倘叶老不能发现我的作品,我可能不会走上文学的道路,做不了作家;也很有可能我早已在贫困中死亡。作为编辑,他发表了不少新作者的处女作,鼓励新人怀着勇气和信心进入文坛。”[11]
叶圣陶不仅创作了大量作品,促进了文学事业的发展,还发挥了组织者和策划者的作用,发现并培养了很多作者,推动了出版事业的发展。叶圣陶十分重视作者,在与作者沟通联系时,他向来保持虚怀若谷、诚恳踏实的态度。为了宣传新人及其作品,他还在刊物上撰写评论和广告词。他鼓励大众投入著作。他说,只要是对人民有益的稿子,谁都乐意将它出版。
8. 按时出版
叶圣陶认为,杂志标明刊期,就是与读者有了约定。“按月如期出版,那是守约,读者可以享受如期展读的快感。如果出版脱期,那就是失信,读者就将因盼望不到而失望。我们深知守约是人间的起码道德,使多数读者感到失望也是我们自己深切的痛苦,所以十几年来一直希望出版准期,甚至提前几天。”[4]3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也是出版人应该恪守的准则。按时出版是诚信的表现,也是践行服务读者的宗旨。
为了使刊物按时出版,编辑就得提前集稿,提早排印。有时编者为了满足读者和社会需求,需要根据形势临时赶写文章,调动版面,抽换稿件。叶圣陶办刊物,即使是在动乱时期,也努力做到按月如期出版。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9. 选稿要有主见,但不要有成见
叶圣陶说:“选稿,编辑者要有主意,但是不要有成见。”[9] 其中“主意”是指,编辑在明确服务对象、服务目的后,还要思考如何做到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这也反映了叶圣陶编辑思想是系统的、相互联系的。选稿是以一切为了读者为宗旨。编辑人员选稿“要有主意”,就是要从读者的需求出发,要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取舍稿件。
选稿“不要有成见”是指,由于读者阅读层次和需求存在差异,因此编辑人员不能从个人的喜好出发挑选稿件,而应该从读者的需要出发。“我们要有主意,就是要为对象好好服务。我们不能有成见,就是要摸清他们的需要,认清他们的程度,多方兼顾选定需用的稿件。能做到这样,选稿这项工作就做得差不多了。”[12] 叶圣陶选稿不盲目相信权威,他敢于选用新人新作。他选稿以质量为本,以读者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10. 文章宜精简
叶圣陶说:“散漫罗唆是没有底的,无论什么文章,都是简练些好, 紧凑些好。”[4]37文章要做到精简,作者应该在创作前预先想好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了更好地表达这一主旨,作者应根据这一部分内容的重要程度,决定是详写、略写还是不写。编辑人员修改文章,在征得作者同意的前提下,也应力求使文章变得精简。一方面,编辑人员应将不适当的字和词予以调换,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另一方面,编辑人员删改后应该通读文章,以检查语句是否通顺、意思表达是否完整。
五、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出版工作而言,要将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与传承文化结合起来;将优秀的编辑思想运用到实践中,用以指导实际工作,并不断加以总结、提高,提升编辑人员的责任意识、精品意识和服务意识,从而更好地积累和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新时代背景下继承和发扬叶圣陶编辑思想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使命感;实现出版与教育的互补;重视出版的社会效益;发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学习,做个杂家;积极营造氛围,培育时代新人;重诺守信,诚信出版;坚持选稿标准,以质量为本;删繁就简,力使文章精简等。
叶圣陶提出,就出版工作者而言,唯有把出版事业真正办好,才算得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13]叶圣陶是万千中国编辑中的典型代表,至今他的编辑思想仍闪烁着光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今天,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叶圣陶的编辑精神、编辑思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责任。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OL].(2017-10-27)[2018-05-10].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 叶圣陶.我和商务印书馆[J]. 新闻研究资料,1982(4):154.
[3] 刘增人.商务•立达•开明——《叶圣陶传》选载[J].新文学史料,1994(3):44-55.
[4] 叶圣陶.叶圣陶出版文集[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6.
[5] 叶陶君,吕达.叶圣陶画传[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8.
[6] 叶圣陶.我和儿童文学[M].// 叶圣陶,等. 我和儿童文学,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 :9.
[7] 叶圣陶研究会. 叶圣陶研究论文集[M]. 北京:开明出版社,1991:289.
[8] 蔡东彩.叶圣陶与《中学生》杂志[J]. 编辑学刊,2008(1):78.
[9] 邵益文.一切为了读者:叶圣陶编辑思想的核心[J].出版科学,2000(1):14.
[10] 巴金.致《十月》[N]. 香港大公报,1981-08-08(9).
[11] 刘增人.叶圣陶传[M].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67.
[12] 叶圣陶.叶圣陶散文乙集[M]. 北京:三联书店,1984:432.
[13] 叶圣陶.叶圣陶集(第十八卷)[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8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3-29 06:33 , Processed in 0.09868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