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术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着眼于使孩子从小热爱艺术,形成一种终身追求艺术,参与艺术活动的取向,并为他们全面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艺术素养。 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美术的天性,以传授美术知识,训练美术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教学半径,把美术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创新的意识和热情受到极大的抑制。 长期以来,美术课堂呈现一种死水微澜的状况,学生在美术课上既得不到创作的乐趣,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建立上得不到启迪和帮助。要改变美术课这种被动的教学状况,外部的条件固然重要,比如,学校硬件的支持,班容量的合理减少,班主任的支持,学生的配合等,[我一直以为老师抱怨学生不配合是不明智的]。最重要的是美术老师自身素质观念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美术老师应该是一个怎样的角色?我这样给自己定位:
首先,我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自古以来,谈到老师,大家都会想到灵魂的工程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等等美称。这是社会对教师表达尊重的溢美之词,作为教师本人,切不可因此以修复灵魂者自居,老师需要帮助,需要来自自身和来自外部的帮助。
自身的帮助即学习,更新知识,苦练基本功,更新教学观念,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学科以外的知识,开阔视野对多元科学和文化知识有广泛的涉及,善于发现美术与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寻求各科连接与沟通的方法,把美术学科变成一个充满选择性,富有生机和不断生成的有机整体。如,历史地理,文学音乐等等,特别是美术史知识,因为很难想象,一个老师不懂欧洲历史,不了解文艺复兴,而能够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 蒙娜丽莎 或者 米开朗基罗。因为他本人都读不懂艺术家的作品。学习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是美术老师的紧急学习任务,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六个转向,强调美术课程的人文性。即:1在教育目的上,由偏重知识技能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2教学方式上,由孤立的分科知识技能学习,转向不同学科的沟通综合,鼓励学生体验探究和反思。3在教学内容上,由注重传授单一高深繁难的知识技能,转向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宽视野,让学生学得更有趣更容易。4在评价方式上,由过去的强调甄别优劣,比赛选拔,确定等级,转向促进每个学生艺术能力的提高,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5在师生关系上,由教师为中心,转向师生之间在平等对话和互动中共同提高 。6在教学环境上,由单纯的课堂教学,转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延伸艺术课堂。
学习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可以让我们尽快熟悉自己下段的工作目标,为走进课堂打好基础。这,是我所说的美术老师来自自身的帮助。
还有来自外界的帮助包括向同行寻求帮助,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耻下问;向不同行的人寻求帮助,向语文老师学习语言,向英语老师学习教态,向某某老师请教历史地理或者微机方面的疑惑,甚至向学生请教寻求帮助,向他们了解班上的美术方面的情况,或者孩子们中流行的一种游戏的玩法等等。这样做不仅仅获得了很多本学科以外的经验,同时还体现了一个美术老师人人平等的人文观念,打破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沉浸在自己是权威的快感之中的陈旧思想。
第二,美术老师应该是一个宽容的长者,他要能尊重和激发学生的创作天性,为他们的艺术创造和表现营造宽松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不受压抑和无束缚的情况下,调动已知和已感的材料,在课堂对话与互动中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第三,美术老师应该是一个睿智的人,他要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这是一个与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同样重要的原则,失去干预和完全放纵的教学与专制式的教学同样危险,如何干预,何时干预和多大程度的干预,都将是我们面临的新的挑战。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立足实践,我尝试着一种以开放,沟通,交流等为手段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开放式美术教学模式,使课堂的命题,题材形式 ,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自主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美术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舞台,让美术与生活贴近起来,让学生真正领会艺术美不是高不可攀的星辰,它就存在与我们的生活中间。使孩子从小热爱艺术,形成一种终身追求艺术,参与艺术活动的取向并为他们全面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艺术素养。
以下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是我的一些尝试,希望能够带给大家启发。
1放命题形式
命题创作首先必须限定一个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美术创作,抽象或者晦涩的命题往往会使学生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适当改变传统的由教材或者老师命题的方法,把命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或者,老师给出母题,由学生自己定出子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湘版三年级下《夏日印象》单元,老师给出我的暑假生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回忆假期趣事后自拟题目,于是,“神奇之旅”,“我和鱼儿一起游”,“我买的西瓜最甜”等等充满童趣的题目油然而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很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又如“我的理想”这一单元,主题显得抽象难懂,而且限制学生思维,通过学生讨论自己命题,他们灵感如泉,什么“梦中的另一个我”,‘十年后的电脑专家“,‘T形台上的我’‘2008的超级拉拉队”。。。一个个别有生趣的命题脱口而出。自己的命题画起来也特别带劲,最后,同学们还运用了纸版画,剪贴画,泥塑等等多种形式来完成创作,学的既快乐又充实。
2 开放题材形式
走进课程标准,大家不难发现这个改变,以前的“掌握”“学会”“熟练”等等词语为“尝试”“了解”“体验”等词语所代替,美术学科要从单纯技能训练中解放出来,有原来单一训练的形式变为丰富多彩易于接受的形式,降低难度,扩大广度。例如,在“设计。应用”教学领域,有很多关于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封面设计工业设计平面构成等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我们不妨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感兴趣的方面做起,如“给自己最喜欢看的电影画一张宣传画”,“找一找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用品,然后把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一下,重新设计一个你认为完美的玩具“给自己的裙子加条花边”等等,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各种材料各种独创的技法,允许失败。刮色,涂蜡,撒盐,吹色,压印,火烙等等,这样,学生会在变幻莫测的游戏中体会创作的快感同时也了解了基础图案的一般特点。
3开放教学内容
老师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的生活,公园,田野,城市都是我们学习美术的大课堂,不妨带学生去写生校园里的香樟树,了解学校的一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去观看学校门口的小商小贩,别看他们不起眼,再过几十年,这些转糖人啊,卖蒸糕啊,的古老行业都会失传,恐怕你只能在博物馆去看了,去观察鞋匠做活,他们的机器,他们的动作,他们的神情,带上相机,去拍下街头,农贸市场,超市,理发店的情景,带回来一起交流分享,讨论公园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提提你自己的建议,美术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让艺术走出狭小的课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美术课再也不能是几支笔,一盒颜料就能对付得了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成了课堂中必要的手段,它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形象.电视,广播,Internet各种媒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美术文化范畴,可以让学生获得古今中外各种美术信息,也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