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范仲淹的山高水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6-14 17:28: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范仲淹的山高水长
  在宋朝的政坛中,范仲淹(989—1052)被后世当作神一样地崇拜,朱熹称他是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由于范仲淹宦海浮沉,光是在浙江就曾三任知州,故在浙江历史的时代风云中,是深深刻上了他的印记的。
  如果说王安石的熙宁变法是北宋政治生活中的一幕大戏,那么这场大戏在大幕拉开之前尚有一段序曲,这段序曲就是北宋历史上的庆历新政。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意在限制冗官,提高效率,并借以达到节省钱财的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不久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彻底失败。庆历新政只进行了一年有余,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
  仁宗景祐元年(1034),离庆历新政尚有7年,45岁的范仲淹赴睦州任知州,睦州乃今日浙江建德梅城,为杭州所辖。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到睦州后,他不遗余力地尽父母官之责,勤政爱民,力除弊政,尤其是在睦州创办龙山书院,今天梅城人民,莫不以有这样的大儒泽披此地而荣幸之至。
  睦州虽然僻静冷落,但也是山清水秀之地。范仲淹在给友人晏殊的信中也提到睦州“群峰四来,翠盈轩窗……白云徘徊,终日不去。岩泉一支,潺湲斋中。春之昼,秋之夕,既清且幽”。“潇洒桐庐郡十咏”也正是那时候所写,成为今日桐庐县的经典文化广告。
  尤其让范仲淹感到安慰的是,离睦州不远的七里泷就是当年严子陵隐居的地方。范仲淹虽为朝廷命官,但对严子陵不慕荣利、清静无为的生活非常敬佩,他特意修了一座严子陵祠堂,并亲自作了一篇《严先生祠堂记》,辞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由衷唱出了他对严子陵高风亮节的敬仰。
  第二次来浙是到越州(绍兴)任知州,离上次睦州任上已经过去五年,恰是仁宗宝元二年(1039)的事了。越州是春秋时越国国都,传说名臣范蠡为君王立下不世之功后,却带西施远遁江湖,对此范仲淹也深为叹服。在凭吊范蠡故居翠峰院后,题诗一首:
  翠峰高与白云闲,吾祖曾居水石间。千载家风应未坠,子孙还解爱青山。
  范蠡和范仲淹同姓范,范仲淹引以为自己的先人,可见那一份自豪的心境。1050年,范仲淹第三次来两浙路的杭州任知州,此时离第一次来睦州已经十多年了,离庆历新政失败也已经整整5年了。61岁的范仲淹,在抗击西夏多年的边塞征尘“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积劳成疾,在庆历新政中又遭阻挠,身体状况实为担忧。此番赴任,子弟及友人们看到范仲淹为官三十多年,五上五下,至今居无定所,纷纷劝说他在洛阳建园,被他一口回绝。
  大政治家就是大政治家,政治智慧就是比常人丰富得多。范仲淹知杭时,恰逢两浙路大饥荒,他创造性地实施了三项不为常人所理解的“荒政三策”:一是大兴公私土木之役,饥岁工价至贱,可兴土木之役,以工代赈,修寺院、建官舍、盖库房……公私并举,解决了大量饥民失业流离之苦;二是纵民竞渡:利用吴人好佛事,喜竞渡,亲自日出宴于西湖,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大兴旅游业,发有余之财,大增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就业者数万;三是增高谷价:范仲淹张榜一下增至谷价斗钱百八十,四方商贾闻之,晨夜争进,然后突然公布减价还至百二十,不花钱解决运输问题,又调抑了原本日益高涨的粮价,还保证了杭城的粮食供应。
  范仲淹在杭为官时间不长,但好诗不少。皇祐二年(1050)秋天,他在杭州写下了《苏幕遮·碧云天》一词,可谓流芳千古: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如此凄美动人,撼人心魄,后人评价说:“铁石心肠人,亦作此销魂语。”此词今人谱曲,竟在当下的中国唱成了流行歌曲。
  范仲淹调任杭州时,恰逢王安石在鄞县(宁波)任职,王安石连续写信给范仲淹,要去拜访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范仲淹杭州任职第二年,王安石县令之职三年任满,借离任探家之机,王安石赶往杭州,终于拜会范大人。彼时范仲淹62岁,王安石30岁,范仲淹收下这位弟子,这对师生在西子湖畔有了多日的相晤长谈,点燃传薪之火,改革火种接力有主,促成王安石最终成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一代大人物。
  两年后范仲淹病逝,17年后,王安石终于以浙江一个小县令入主中央政府,继范仲淹传薪之火,领导了更为持久深远的变法运动。可以说西子湖畔的这场师生相会,是一场改革家一前一后的政治心灵接力。
  范仲淹在杭州还有知音如许,和“梅妻鹤子”的林逋交往甚密,还和天竺山的日观法师交好。法师圆寂后,范仲淹应法师生前之约,特为这位精通音乐的杭州高僧写了《天竺山日观大师塔记》,并以四句诗作结语:
  山月亭亭兮师之心,山泉泠泠兮师之琴。真性存兮孰为古今,聊志之兮天竺之岑。
  今日读来,依旧仿佛幽琴在耳,泠泉在心。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
  (本文摘自《杭州传》,王旭烽著,新星出版社2023年4月第一版,定价:89.00元)
  (本版文字由燕婵整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1:11 , Processed in 0.07729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